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
目前,关于仓储管理和布局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国内仓储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理论为主,例如IE方法,CRAFT法,蚁群优化算法,遗传算法,随机模型等。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我国仓储业发展较晚,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生产管理席川技术都比较落后,设施设备多数还停留在60年代比较原始的仓储基础上,虽然近些年来自动化仓储、立体化仓储等现代化仓储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多处,但从总体看来仓储设施设备还比较简陋、落后。仓储及库存管理普遍不被人们所重视,对仓储的错误认识羁绊了人们重新审视仓储在物流时代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造成对仓储管理理论发展和仓储技术创新的研究都明显滞后的结果。
随着物流时代的到来.仓储业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关于仓储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转型的研究陡增,尤其是来自仓储企业内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颇多、思考也较深刻。从这些来自第一线的企业呼吁来看,在传统仓储企业与现代物流要求不相适应急需改革的看法上基本一致,大部分仓储企业都有着向现代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转型的愿望.并且有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已经向着现代物流企业的方向作了成功的尝试,提山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设性的意见。其中,上海华联配送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张悦来在《传统仓储企业改造的思考》中不仅就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仓储企业改造的难点、重点和对策作了精辟的阐述,而且对传统企业的改造进行定位,提出了多种选择模式,包括配送中心模式、物流公司模式、仓储型企业模式、速递型企业模式、中介型企业模式与加L型企业模式。虽然这些模式的定位有些还不很成熟,但是毕竟对转型中的仓储企业提供了探索性的摸式选择。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物流仓储业比较发达,类似我国的传统仓储企业几乎不存在,或大都改制成功能完备的配送中心,因此在对配送中心的选自L布局及相关研究成果较多。我国学者跟随国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在对配送中心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版了一些著作,如方仲民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汝宣红,田源.徐杰合著的《配送中心规划》,李永生,郑文岭的《仓储与配送管理》 中都涉及剑配送中心的选址布局与规划等相关内容。同时,我国学者在数学模型及方法解决仓储或配送中心的选址方面,借鉴国外对仓储中心或配送中心选址的数字化模型或方法,成功地应用层次分析法物流时代仓储业的空间布局研究(AHP)对物流企业的仓储选址、配送中心的选址及物流基地的选址作以分析评价,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陈炜、奚立峰的《层次分析法在物流企业仓储选址中的运用》,郊勋、杨家其的《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原则与优化方法》杨华龙、蹇令香的《区域物流基地的选址》,他们通过应用AHP的对仓储选卅的实践验证,普遍得山AHP在对物流企业的仓储选点和战略决策方面比建立数学模型更方便可行。同时,传统的模型方法比如重心法模型(center-of-gravityapproach),混台一整数线性规划(mixed.integerlin-earprogramming),启发式方法(heuristicmeth—ods)等人多是基丁‘静态的选址模型.没有考虑时间变化对选址决策的影响问题。徐利等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在《仓储中心的动态规划选址》一文中.针对静态选址模型没有考虑时问变化对选计决策的影响问题,提出应动态规划的求解思想和方法,并结台实例分析了在考虑时间因素时,企业如何作山规划期内选址决策的时间序列,对定租公共仓储或合同仓储服务的企业更具有应用价值。这一研究成果紧跟国外研究的前沿,代表着我国配送中心选址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顾喜云的硕士毕业论文《现代物流概念的仓储理论研究》中.针对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仓储理论发展滞后的现状,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总结,其中包括仓储和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及仓储经营模式选择的分析,对设置配送中心的必要性、仓储或配送中心选址的制约条件、选址决策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步骤、仓储设施数剧与成本关系分析、影响仓储数日因素及各种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和优缺点评价都作了前沿性的分析与概括。这些都是对仓储业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充实.都将在未来仓储业的发展中得到时间的验证和考验。从这些企业研究报告和学术研究成果来看,虽然仓储企业对发展配送中心有着较高的期望,但是对传统仓储企业发展配送中心的资质条件.包括选址条件缺乏科学性地分析,容易造成发展配送中心的盲从现象。同时,由于许多学术理论的提出都具有超前性,而中国仓储业发展实践义较落后,使得许多理论模型不能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缺少实地论证,没有说服力。另外,对传统仓储企业适应现代物流需要的转型方向研究较多.但模式化成果研究较少,且对不同模式卜各种仓储企业的空间布局研究更是微乎其微,这些都是有待于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徐杰, 田源, 汝宜红 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物流技术, 2002
[2] 丁晨, 周良, 徐围华. 物流园区建设与规划的研究[J ]. 现代电子技术,2003 ,
[3] 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 连云港现代物流发展研究[R]. 连云港: 连云港港口管理.
[4] 林晓言, 陈有孝. 基于灰色一马尔可夫链改进方法的铁路货运量预测研究[J ]. 铁道学报.2005,(3).
[5] 徐国祥. 统计预测和决策[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6] 王峻. 移动通信企业物流管理浅谈[J]. 广东通信技术,2003
[7] 刘俐. 现代仓储运作与管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李蓉, 李宇.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动态规划法的我国本部区域划分问题的研究[J]. 科技广播,2006
[9] (美)Ronald H Ballou. 企业物流管理- - 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Linda K Nozick,Mark A Turnquist. Integrating inventory impacts into afixed- charge model for locating distribution centers [J].Transpn Res - E(Logistics and Transpn Rev.),1998
[11] [日] 日通综合研究所, 著, 吴瑞涛, 靳伟, 王之泰, 译 物流手册[M]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86
[12] 李长江, 主编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3] 高学东, 李宗元 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及一种启发式算法[J]运筹与管理, 1994
[14] 戴禾, 刘兴景, 杨东援 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综合运输,2002
现有设备:计算机、智能手机
实验条件:计算机网络,文献书刊、学校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