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心”广告海报设计
摘要:“献爱心”招贴是公益招贴,通过系列化风格来体现主题内容。“献爱心”就是要从我做起,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唤醒人们对特有的公德意识。“献爱心”有送温暖、献血、捐钱等等,爱心,人皆有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公德。
关键词:公益广告 传统汉字 传统艺术 多元 全球化 民族个性。
前言:海报是广告的媒介之一,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
户外广告.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
商业闹区、车站、码头、
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的街头
艺术。招贴相比其它广告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大概对于我们学设计的人来说.提起广告。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招贴。
一、公益型的招贴海报
1.画面大
招贴不是捧在手上的设计4而要张贴在热闹场所,它受到周围
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必须以大画面及突出的形象和
色彩展现在人们面前。其画面有全开、对开、长三开及特大画面(八张全开等)。
2.远视强
为了使来去匆忙的人们留下印象,除了面积大之外;招贴设计还要充分体现
定位设计的原理。以突出的
商标、标志。标题、图形.对比强烈的色彩,或大面积空白、简练的视觉流程.成为视觉焦点。如果就形式上区分广告与其它
视觉艺术的不同,招贴可以说更具广告的典型性。
3.艺本性高
就招贴的整体而言,它包括了商业和非商业方面的种种广告。就每张招贴而言.其针对性很强。商业中的商品招贴往往以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摄影、造型写实的绘画和
漫画形式表现较多,给
消费者留下真实感人的画面和富有
幽默情趣的感受。而非商业性的招贴,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特别是
文化艺术类的招贴画,根据广告主题.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施展艺术手段。许多追求
形式美的画家都积极投身到招贴画的设计中,并且在设计中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设计出
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招贴画。不少现代派画家的
作品就是以招贴画的面目出现的.
美术史上也曾留下了诸多精彩的轶事和生动的画作。
我们要充分发挥招贴面积大。纸张好、印刷精美的特点.通过了解厂家、商品、对象和环境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其新颖的构思、短而生动的标题和厂告语,具有
个性的表现形式,强调招贴画的远视性和艺术性。
二、招贴的含义及发展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displayedinapublicplace)。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
招贴在国内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报”,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
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在国外,招贴的大小有标准尺寸。按英制标准,招贴中最基本的一种尺寸是30英寸×20英寸(508×762mm),相当于国内对开纸大小,依照这一基本标准尺寸,又发展出其他标准尺寸:30英寸×40英寸、60英寸×40英寸、60英寸×120英寸、10英寸×6.8英寸和10英寸×20英寸。大尺寸是由多张纸拼贴而成,例如最大标准尺寸10英尺×20英尺是由48张30英寸×20英寸的纸拼贴而成的,相当于我国24张全开纸大校专门吸引步行者看的招贴一般贴在商业区公共汽车候车亭和高速公路区域,并以60英寸×40英寸大小的招贴为多。而设在公共信息墙和广告信息场所的招贴(如伦敦地铁车站的墙上)以30英寸×20英寸的招贴和30英寸×40英寸的招贴为多。
美国最常用的招贴尺寸有四种:1张一幅(508mm×762mm)、3张一幅、24张一幅和30张一幅,其中最常用的是24张一幅,属巨幅招贴画,一般贴在人行道旁行人必经之处和售货地点。
招贴多数是用制版印刷方式制成,供在公共场所和商店内外张贴。当然,也有一些出于临时性目的的招贴,不用印刷,只以手绘完成,此类招贴属POP性质,如商品临时降价优惠,通知展销会、交易会、时装表演或食品品尝会的时间、地点等。这种即兴手绘式招贴,有时用即时贴代替,大多以手绘美术字为主,有时兼有插图,且较随意、快捷,它不及印刷招贴
构图严谨。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
三、招贴的分类
印刷招贴可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两大类,公共招贴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例如
纳税、戒烟、优生、献血、交通安全、
环境保护、和平、
文体活动宣传等;商业招贴则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之内容为题材,特别是
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业招贴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
随着今日的宣传
媒介愈来愈多样化,招贴的首席宣传
效率地位已被夺去。但是,随着80年代以后电子制版的出现,招贴设计师吸引了尖端
技术,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人注目的表现语言。招贴具有的许多优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无法替代的,直到今天,几乎世界上所有知名的视觉设计院校都把招贴设计作为视觉设计的最主要的学习内容。这是因为,招贴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它的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同时,它在视觉传达的诉求效果上最容易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学生有了招贴设计的基础,再进行其他媒介设计的学习,相对而言要比其他学习方法容易和有效率得多。
正因为招贴具备特有的艺术效果及美感条件,广告史上最具代表性的
广告设计师,大多数都是因其在招贴设计上的突出表现而成名,从这种意义上讲,招贴设计的研究是成功广告设计家的必经之路。
公益海报是公益广告的重要媒介 ,公益广告不是以收费性的商业宣传来创造经济效益,而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广告,就是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和声势,即某种社会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公益广告的水平,是这一城市、地区、国家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二是企业通过它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巩固自己的品牌形象。
四、什么是公益呢?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
公益广告是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
公益广告的发起者投入时间和财力,通过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达有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或意见。
在美国,公益广告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其中,一类是公共广告(Public Advertising),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如绿色和平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发布的各类广告。另一类是意见广告(Opinion Advertising),这多是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这是一种企业形象广告的外延,表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个性。
在日本,公益广告称之为公共广告,《电通广告词典》将其定义为“企业或团体表示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向消费者阐明这一意图的广告。”它与美国的意见广告相似,目的还是为了在社会公众中塑造企业自己的公关形象。
五.公益广告的特点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分析下公益广告。
它大概有以下几种特性: (1)非盈利性。公益广告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保护与群体素养提升为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注重社会效益。与商业广告完以盈利为出发点相比,公益广告则是非盈利性的。凡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等于说从事公益广告是亏本的,而应是持平或有盈余的。只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对于盈余不得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中分配,必须用于提高公益广告的质量和数量上。
(2)观念性。公益广告诉求的是观念,以某一观念的传播,促使公众启迪、自省、关注某一社会性问题,以符合公德的社会行为为准则,规范行为并身体力行以形成社会良好风尚,或支持某种社会事业。它传播的是精神形态的观念,而不是物质形态的商品。
(3)受众的广泛性。公益广告面对的是社会公众。这表明,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是为某个企业的产品树形象、打知名度,而是为社会大众谋利,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广告。创作者是站在社会公众角度去创造启迪,而不是针对某一特殊群体。公益广告就是要针对社会公众的特点和心态,反映公众的意愿和呼声,反映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期待尽可能多的公众目光,受众的范围越大越好。
(4)利他主义的自觉性。做公益广告的原动力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谁做公益广告谁付费,公众可从中感知公共事业心。公益广告的费用由广告人自行、自愿承担,广告主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是否参与公益广告。公益广告表现了利他主义精神。它是与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相联系的,是人类的同情心、爱心、责任感等美德的彰显,是社会伦理道德走向和谐,个人智慧趋向成熟的标志。对于那些自愿资助公益广告的个人或团体,社会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六、公益广告的作用
那么,所谓的公益广告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益广告的作用吧。
公益广告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媒介实际就是宣传工具,它教给人们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融入媒介制造的社会体制中。而在“制造认同”的过程中,公益广告是最现实、最直接、最具时效的途径。
长久以来,公益广告一直被用来作为解决不同社会问题,敦促社会公众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配合社会变革运动的手段之一,它是社会营销的有力工具。“社会营销”一词最早出现于1971年,当时是指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倡导某个社会运动、观念或行为。自那时起,该术语的意思逐渐演变为社会变革管理科学,具体指设计、实施和控制变革运动,实现在一个或几个目标接受者群体中提高某种社会观念或实践的接受程度的目的。美国和日本的公益广告在社会营销中,对于实现社会营销的目的即改变有害的观念和行为,或者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国民觉悟,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起到了显著效果。
因此,公益广告对我们的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公益广告的意义,本质上在于符合公众的根本利益。而公众广告的主题则要与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息息相关,要通过广告手段,喊出大众关注的问题和期望,赢得更多的领会现共鸣,进而产生一致的行动。
因为公益广告作为广告,所以要运用一切广告艺术手段。强化主题,使公益广告传播的观念触动灵魂,在公众那里升华为一种价值理念。变成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将自发的一次性行为转为自觉的终生行为。通过公益广告的传播,从人们思想深处彻底解决问题。而公益广告最终目的要由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参与。
七.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
探索我国未来公益广告发展方向之前,了解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了解世界范围内公益广告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公益广告起源于国外。在现在的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相当普及,尤其是电视传媒为主的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美国、法国等全国性大电视网,如美国ABC和法国CANAL+。之后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加入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现在欧美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大多是由一些国际性或全国性组织、机构发布的,如国际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全国健康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就发布过大量公益广告。而一些大公司更是在发布商业广告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制作公益广告。如IBM的“四海一家”,通用电气的“照亮人生”等。这些大公司敏锐地看到公益广告虽然不直接宣传自身产品,但可以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心,树立企业良好高尚的社会形象,并通过频繁的播出强化了企业的商标印象,所以实际上也起到了宣传自身的作用。这些公司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完美结合,双管齐下,牢牢占据着世界广告的领先位置,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
1986年,我国电视台开始明确推出公益广告,贵阳电视台开始播出了一则关于“节约用水”的广告;此后,中央电视台从1986年开始经常播出公益广告。最初的公益广告目的是“倡文明之风”,所有费用都由电视台出资,没有任何商业回报,初期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栏目推出,每天一至二次,每次30秒或一分钟。 这是中国公益广告史上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栏目,揭开了我国公益广告事业新的篇章。从此以后,公益广告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公益广告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它已经在众多的广告形式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不断地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大批优秀的公益广告作品如汩汩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灵。、
20年来,我国公益广告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道路、显示屏、公共场所的公益广告已十分常见。媒体上的公益广告也迅速增加。现在,几乎所有市级以上的电视台,都有公益广告时段。公益广告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内容上不断丰富。在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焦点话题等领域,总能看到公益广告的身影,如迎接建国50周年、教师节、保护环境、再就业工程、反腐倡廉、希望工程、公民道德建设等。我国的公益广告历经众多重大事件,不仅逐渐成熟,并日渐成为激励社会的最强音。公益首先要用视觉冲击突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公益海报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作者的思想体现出对你表现主题的关怀,文字少显得你的画面出彩,仅仅用画面吸引观者的就是我的创意了。当然,文字是必须的,但是可多可少,可大可小,按照具体的构图需要来决定了。
当我看到那只沧桑却不苍老的手,我心不禁一颤,立即我的视线转移到了那半只破旧的铅笔头上,那是一只早就被我们丢弃的铅笔,而那只苍桑的手却如获至宝般的将它紧握,与我同时关注那只手那只笔的还有画面中模糊处的那双大眼睛,眼神里满是渴望,她渴望拥有一支铅笔,就是眼前这只破旧的笔,这只从未被我们珍惜过甚至被我们浪费的笔,是的我们太过浪费了,总是不懂珍惜,于是我将这张摄影作品借用我海报的图片,呼吁大家要懂得珍惜,希望能够触动大家内心。
八、 汉字与英文编排的比较
南方一位很有成就的平面设计家,曾带着几分调侃地回答关于“如何学好设计”的问题: “我也说不上怎样学好设计。关键的是,你能把字码码好,就已经很不错了。”他把道理说得浅显而精彩。
这里就专门谈谈“
码字儿”的事情。教平面设计的教师们应该都有如下经验: 一项以
中国内容命题的平面作业,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如果画面中含有文字,有相当数量是“全
英文”的,即使有中国字,也缩得很小,并放在极不显眼之处。这是在中国,中国人看的机会多,为什么从作品上寻找中国字这样困难呢?
其实,产生这些“全英文”的重要原因是:与英文字母相比,汉字的编排相对困难。在图形感上,英文字容易成线、成形,而且字母群中异质个体有限,统一感强,即使字号很小,仍能阅读辨认,其肌理匀称,更容易形成几何形态,显出特别的图形美感。而汉字异质个体的数量庞大,笔划方向各异,文字大了难以成线成形,文字小了又无法辨识。
九、 文字编排的美感
当前,我们的
汉字编排所追求的视觉图式,实际是英文字编排图式的对位平移。中文字的编排在中国实际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原生态期”,历时几千年,汉字在本身的沿革成熟过程中
自然形成了版式,最后凝固在线装书等文本中,达到了图形感和阅读感的和谐统一。二是“新文化期”,20世纪前半叶,既保留竖排式,又融合西洋版式,创造出新版式。如原初版的鲁迅小册子,既有美感而又有可读性。三是“革命期”,自20世纪后半叶延续到90年代初。四就是当前,笔者命名为“
现代接轨期”,是以汉字来摹仿英文版式来做,使我们的读物面貌一新且有质的飞跃。但仍然存在版式美感、阅读效率和文字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所以说,“现代接轨”的编排设计开创了一个新天地,然而却存在着薄弱的基层(这个基层问题正是设计教学的任务)。英文化的中文版式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把汉字的性格放在英文版式中去“校正”。我们应在尊重汉字性格、使读者轻松阅读和版式美感三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谐调点。
十、 编排的设计
所有行当都有“守成”和“突破”这两端,当两端保持一定张力时,就能体现出丰富和活力。在视觉
艺术的
历史里也充满了例证,如近百年的现代派艺术对于当代平面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正是由于“突破这一端”的视觉实验的离心力,使我们能不断得到全新的视觉体验。
实验本身并无是非之辩,但当它置于不同的目标背景时,就即刻产生宜与不宜的评价。比如是为了现代艺术、前卫艺术圈子内的个人化艺术行为,还是为了人们生活中的视觉沟通而设计?北京的一个设计群体曾写一篇文章,把做设计描述为“带着镣铐跳舞”,就是说设计是要考虑各种制约的。最大的制约就来自视觉信息的享用者(本文所说的设计与艺术概念是取其狭义。如果取其广义,那么就变成互为注解。中国的设计人往往避免“设计”身份,而自我归属于“艺术家”,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编排设计汉字符号的重要功能是供“阅读”。如前文所述,为了形成美感而使用很难辨认的细小字号,使形式压制了内容。而当前还出现了不少编排新颖的读物,有时行长出奇的长,有时字距和行距的数值都呈“-50%”,有时字距和行距却又遥不可及。它们作为图形欣赏,确实开发了新的视觉经验,但实在无法“阅读”。当这些无法阅读的字符不是“词组”、“标题”或“装饰部位”,而是提供阅读的正文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