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摘 要
我国民族文化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各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渲染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舞蹈。这些不同的民间舞蹈体现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等;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民族舞蹈不同的风格特色。民族文化影响民间舞蹈创作,民间舞蹈创作体现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舞蹈;民族文化;相互关系
目 录
摘 要 I
前 言 1
一、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识 1
(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的民族舞蹈 1
(二)民族舞蹈的类型 2
二、各民族文化影响民族舞蹈创作 2
(一)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影响着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2
(二)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等的不同影响着民间舞蹈的装扮和道具 3
(三)民间舞蹈与歌唱紧密相连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 4
三、民族文化引领民间舞蹈创作方向 5
结 论 6
参考文献 7
致 谢 8
前 言
在民族舞蹈中存在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表达了本民族的劳动生活、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等。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体现,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生活的写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民间舞蹈的风格、着装、道具和节奏等特色。每个民间舞蹈中所展现的动作、形态、节奏、音乐等风格特点,都可以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点。
我国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各个民族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在这些各民族文化的渲染下,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各个民族由于生活环境、自然条件、社会风俗、文化心里的差异,其民间舞蹈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风格特色。
一、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识
(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的民族舞蹈
中国民族舞蹈是各民族历史发展与艺术创造的成果。它主要表现了本民族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审美习惯,同时也反映不同发展阶段的舞蹈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广泛的群众性,现已成为各族人民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舞蹈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舞蹈形式与文化特征也大不相同。如达斡尔、鄂伦春族模拟鸟兽的舞蹈,佤、景颇族祭祀舞蹈,都反映了原始图腾信仰与古代狩猎、战争生活的遗迹。彝族火把节、傈僳族收获节,群众要围火跳舞,纳西族在火堆前拉手围圈跳“哦热热”,都属原始舞蹈遗风。赫哲、鄂温克族的“萨满舞”,彝族、汉族的“羊皮鼓舞”,纳西族“东巴舞”以及黎族“跳娘”等,仍带有原始巫术的影响。藏族的“羌姆”、蒙古族的“查玛”,是在本民族舞蹈基础上形成的戴面具表演的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舞蹈形式。一些祭祀、仪礼性的舞蹈,娱乐成分不断扩大,如苗族、侗族的“芦笙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白族的“绕三灵”等。还有一些自娱性舞蹈逐渐增加表演性,如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朝鲜族的“农乐舞”等。许多道具舞蹈如:汉族的“跑驴”、傣族的“孔雀舞”、朝鲜族的“杖鼓舞”、维吾尔族的“盘子舞”等已是表演性的艺术舞蹈形式。在表演者中,藏族的“热巴”,是自行组班到各地演出的流浪艺人;傣、朝鲜、维吾尔等民族中,歌舞技艺高超众多;汉族地区也有众多业余或半职业性的民间艺人。以上这些从原始舞蹈遗存到艺术性舞蹈形式并存的现状,就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概况,也是中国民族舞蹈特有的文化现象。
(二)民族舞蹈的类型
在民族舞蹈文化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从自然环境、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做过许多类型的划分,不过,多限于某个地区、某些民族,似乎尚无从56个民族出发做宏观的、全面的划分。这和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流传中的民族舞蹈数目之庞大等原因不无关系。各地区的研究者对本地区、本民族比较了解,却很难掌握其他民族的资料,也影响了他们从全民族如何划分、应分为几种类型等根本问题。
罗雄岩教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一书中宏观地研究了各民族仍在流传的民族舞蹈,并按舞蹈文化的特殊性,从动态形象入手,对各种文化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后,按综合性的划分法把中国民间舞蹈划分为五类: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绿洲文化型等五种类型。
通过我们对民族舞蹈的潜在认识使我们更深的了解到各民族舞蹈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地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同而导致各民族的民族心理、传统观念、舞蹈形式也有很大差异,所以说各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与他们本民族的文化是紧密联系的。
二、各民族文化影响民族舞蹈创作
(一)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影响着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
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和喜庆节日,都要举行各种群众性的民间舞蹈活动。在这些民间舞蹈活动中,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鼓子秧歌起源于山东半岛。鼓子秧歌的风格特点,是在山东传统文化的渲染下,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山东好汉有着强壮的体魄、刚毅的性格,在鼓的使用下形成有力的架子,矫健的形象和特有的风格韵律,很好的显示出山东好汉气势,表现出山东人民热爱生活的精神。三四斤重的鼓子套在手腕上,托、抡、撩、劈、跑、转、跳、蹲地不停舞动,尽情的体现出豪放、有力的男子气概。
东北秧歌的特点是“俏、哏、颤”,脚下以踢步为主,腿部动律是双膝短促而弹性的屈伸,而且在踢步动作中,要快踢快落、快出快收。这是因为东北秧歌源于高跷秧歌,人双脚踩在长长的木制跷腿上,双腿着地要比单腿稳,为保持平稳的重心,即形成了一脚踢出时快而有力,快出快回,收回时稳而实,双腿落地时间长的特点。
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刻画与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藏族人民通过身体的动作节奏,对唱问答的形式,来抒发对吉祥生活的向往。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是最基本的体态,它和高原地区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关系,这些动作主要来自藏族人民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藏族人民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形成了这种舞蹈的动律,风格特色。
朝鲜舞蹈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有着优雅飘逸的舞姿,很受朝鲜人民的喜爱,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身肩、鹤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形成了朝鲜舞的特色。每个民族舞蹈,都具有着本民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人文秉性和民族特点。
(二)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等的不同影响着民间舞蹈的装扮和道具
由于各民族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间舞蹈服饰风格。这些不同的舞蹈装扮形式,也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文化观念的不同也深深影响着民间舞者的角色扮演,服装区别等。
在鼓子秧歌中,由于黄河水的泛滥,环境恶劣,使人们庆贺丰收的情感更加强烈。淳朴贫穷的人们随情而动,随意而发,因陋就简,于是锅碗瓢盆,棍棒簸箕,锨獗镐锄,手帕雨伞等身边的生活工具和用具就成为他们娱乐方式的替代物,聚集在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周而复始,循环劳作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人民特有的生活、生存和情感表达方式,而民间艺人们的推波助澜,使原始形态的秧歌在逐渐的发生变化,舞蹈动作在不断的总结归纳、提炼升华,道具则为了审美上愉悦而逐渐由瓢盆换成鼓子,雨伞换成平顶伞。鼓子秧歌大气、豪放、粗犷,拥有刚健的舞姿和宏大的场面。鼓子秧歌有着“伞奔放,鼓粗壮,棒敏捷,花流畅”的风格特点,其中花是女性角色扮演,服饰多来自本人的女亲属鲜艳的衣物等。
游牧民族的舞蹈在风格上雄健、洒脱、豪放、泼辣,常使人深感民风的彪悍、粗犷,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民间舞蹈以多层折叠的、厚实的袍服和长筒皮靴为主,它适合马背生活的需要,能够抵挡茫茫草原呼啸的狂风和早晚的温度差异, 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舞蹈服装。
而南方的农业民族的舞蹈,则是稳健、含蓄、抒情,易使人联想到秀丽的山景水色。服装则是多以窄袖的衣衫,只过膝的裤子,这是因为南方雨水充足,气候温暖,这种服饰适合劳动生产等。民族民间舞的服饰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心理等,他们在服装样式色彩搭配、图案、饰品及风格上既包含了民族服饰的日常样式,又荟萃了民族服装的精华,因此具备了民族服装最直观的民族形象特征,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具有民族喜好和民族审美的特点,形成民族舞蹈服装的独特之处。
各民族文化借助特色的舞蹈服装展现在人民面前,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冲击
(三)民间舞蹈与歌唱紧密相连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
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载歌载舞的形式,很符合劳动人民的乐趣,容易让劳动人民理解,很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民间舞蹈里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舞蹈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传统的音乐与时代气息相结合,构成了完美的民族民间舞音乐体系。这些音乐也大都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音乐节奏,通俗易懂。音乐节奏对舞蹈形象性格的塑造、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传递表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间舞蹈中的歌舞音乐,一般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结合歌舞的特点加以发展而成。歌与舞的结合,或者是载歌载舞中的民歌更加富于节奏性和韵律感、或者是某些歌与舞交替进行的歌舞形式中的民歌赠交了音乐手段,扩大了音乐表现力。民间舞蹈中的乐舞音乐,其乐器伴奏部分也常常采用民歌、小曲的音乐。当打击乐加入时,打击的动作丰富了舞蹈的语言,而且复杂的古典和振奋人心的鼓声又更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在民族舞蹈音乐文化当中,具有代表性且与社会的进步共同存在并快速发展。鼓子秧歌常用的伴奏音乐是由打击乐器演奏的鼓点,也常用一些民歌小调,加配着鼓点。通过这些音乐节奏,使鼓子秧歌看起来气势磅礴,体现出山东大汉的形象。
东北秧歌泼辣、幽默、稳重,音乐曲调:欢快、热烈、奔放,与舞蹈动作的“出脚快、落脚稳、踝关节屈伸有力度”互相搭配。安徽花鼓灯其特点是一男执锣,一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藏族的民间舞蹈也是多以歌舞的形式,由于人民都穿着长袖的服饰,曲调悠扬,舞姿优美,充分发挥了"长袖善舞"的优长。慢曲时,高歌缓步,抬起同一侧之手挥舞行进;转快后,情绪激昂,波浪式"一顺边"的特征就更为突出,往往还随着人民欢快的心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起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劳动,信仰、民族文化在民间舞蹈中体现出来。有着民族文化特有民族气息,这也是民间舞蹈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特色。
三、民族文化引领民间舞蹈创作方向
在不同民族文化的渲染下,民间舞蹈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大都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特点。这些民间舞蹈都是通过劳动生产、喜庆节日、信仰和社会风气延伸出来的。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发展、继承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终身伴侣的民间舞蹈,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地域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本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野,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舞蹈,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无尽的清新、一种神奇的向往,同时还能从中领略到各民族充满异域风情的方方面面。
民族舞蹈具备了大部分艺术美所共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典型性以外,还有这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地域差异、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影响下形成了民族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
这些特点因素归根结底都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的。民族文化不断的影响着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民间舞蹈始终遵循着民族文化的步伐前进。
结 论
民族文化影响着民族舞蹈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表达出民族舞蹈的独有特色;民族舞蹈通过表演等方式来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民族舞蹈的服饰取材音乐等方面,多多少少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受本民族人民喜爱,被人民群众所熟知。民族文化影响是大方向,主要方面。各个民族由于生活环境、自然条件、社会风俗、文化心里的差异,其民间舞蹈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风格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舞到文化教程》,罗雄岩,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南方论刊》,2003年01期
[3].《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6].《民间舞艺术与欣赏》,李乡状,吉林音像出版社
[7].中国舞蹈网:http://www,chinadance.cn
致 谢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老师仍不忘拓展我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舞蹈的美妙与乐趣。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舞蹈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以更加丰富的成果来答谢曾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