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发展前景与培育技术
摘要:对红豆杉的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培育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豆杉 发展前景 培育技术
红豆杉(Chinese yew),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1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达30m,干径达1m。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端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红豆杉南北各地均适宜种植,具有喜荫、耐旱、怕涝、抗寒的特点,要求土壤PH值在5.5~7.0。自然生长在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中,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生长缓慢,寿命长。生长习性:幼苗喜阴性,育苗及移植第一年需遮阴管理。
2 发展前景
2.1 保护价值
稀有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0万年前第四纪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红豆杉树种,是珍惜濒危树种,是植物中的活化石。1994年红豆杉植物被我国定位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大熊猫”。扩大红豆杉培育面积,建立红豆杉种群基地,增加红豆杉资源总量非常迫切。红豆杉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2.2 药用价值
防癌。红豆杉不仅可以吸收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还能吸收甲醛、苯、甲苯等致癌物质,净化空气,起到防癌作用。
抗癌。红豆杉是所有植物中唯一可以提炼紫杉醇的植物。紫杉醇是国际公认的抗癌良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性。
2.3 观赏价值
寿命长,枝叶紧凑而不密集,舒展而不松散。树干结实粗壮,苍劲挺拔。树姿优美,红茎、红枝、绿叶、红豆色泽美观,使其更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种子成熟时果实挂满枝头,极富一派丰收景象。此外,它还具有独特的盆景观赏价值,应用矮化技术处理的红豆杉盆景,造型古朴典雅,光滑的红茎代表坦荡与高贵,常绿的针叶表达坚毅与永恒,酷似“相思豆”的红豆,彰现了爱心与思念,整株造型含而不露,超凡脱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3 培育技术
3.1 播种育苗技术
3.1.1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择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不受西晒、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的地方为宜。
3.1.2整地与施肥
整地时间在正月中旬为宜,过早地整地,杂草滋生过快,增加除草用工。具体做法:其一,天晴两天左右即待土壤干燥后用铁犁深翻,然后按每亩油枯、速溶优质复合肥、磷肥各50公斤的计量施入底肥,并喷施土蚕药液(按30斤容量喷雾器配1—2支药液计量喷施)和生石灰6至8斤,防治地下害虫,调节土壤PH值。其二,将土块拍碎成粉末状,并用钉耙均匀翻拌肥料等入土层。其三,深度开挖排水沟,分厢做床。苗床要直,以便于日后拱架遮阳网。苗床毛宽1.5米(净床面宽1.2米,步道宽0.3米),床高达40厘米。其四,在床面上撒细碎黄心土垫底,厚度达5厘米左右,以防幼苗腐根,用10厘米宽的木板水平压出播种沟,沟深2—3厘米,沟距10—15厘米。
3.1.3播 种
播种量:条播控制在每亩15公斤以内。播种期:早春正月下旬即在整地施肥7天后进行,原因是肥料在土层内发酵期已过,不会造成“烧”种。如有30%种子开裂缝时,播种最宜。播种后,挖取林下细碎黄心土覆盖种子,厚度1—2厘米即以不见种子为宜。床面覆盖地薄膜或茅草以增温保润,减轻雨水溅击,促进土壤疏松、减慢杂草滋生。待种子开始发芽时揭开地膜或茅草。地膜或茅草揭开后要投鼠药等药物加强灭鼠,同时要慎防鸟类为害。
3.1.4苗期管理
遮荫。幼苗出土约30%时,搭建拱荫棚(遮阳网)遮荫,拱棚高1.7米左右,透光度在60%,以避免阳光直射灼伤嫩芽。荫棚直至10月下旬方可拆收,留着次年再用。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的措施进行,红豆杉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
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 倍半量或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
发现地老虎、蛴螬、甲虫、蝗虫、蚜虫等为害,可按每30斤水配氧化乐果2瓶盖、一扫利3支的计量喷杀一次,紧接着又按30斤水配2克70%的吡虫啉1包、土蚕1支的计量又喷杀一次防治。
根腐病特别要引起高度重视。根腐病是红豆杉植物幼苗常见的疾病。雨季时幼苗极易产生根腐病。
松土除草。阴天适度松土除草。除草要“除早、除小”。
肥水管理。苗木木质化后,生长旺盛前,每亩施入氮、磷肥各10公斤。必要时每隔半月进行一次根外施肥。10月份停止追肥;旱情较重时用喷雾器喷水直至苗床湿润为止。
间苗。如因播种不匀,某处造成苗木过密过稀,可选择阴天或雨后的天气在苗床内进行幼苗移植,间密补稀,以利于充分利用苗床土地资源,节约整地成本,提高苗木合格率。
3.2 造林技术
3.2.1 造林地选择
根据红豆杉生物学特性,造林地宜选择在山坡中下部和坡脚沟畔,阴坡或半阴坡,坡度30度以下,日照较短(时数4—6小时)且PH值在5—7的微酸性砂壤土的地方(一般生长松科植物、蕨类、竹类的地段均适宜)。也可在郁闭度较小的幼林下造林,最好是附近有天然红豆杉分布的地方。
3.2.2 整地
整地一般在10~12月进行。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力好的地块宜采用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或水平带整地;荒山荒地宜穴状整地;幼林下造林,根据郁闭度大小及林木分布情况,在林中空地采用穴状整地。穴状整地造林应尽量连成带状或小带。挖穴规格40cm×40cm×30cm,去除石块、杂物等,再施基肥,每穴1kg,肥料以有机肥为主。
3.2.3植 苗
一般选择2~3年生的幼苗进行上山造林。造林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好,即每年的11月末至翌年3月初,海拔高的地方造林时间以3月为宜。株行距1m×1m。随起随栽,栽前将苗木的根系浸入ABT生根粉泥浆溶液内几分钟,以促进根系快速生长、补充苗木生理性失水。植苗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进行,并及时浇透定根水。
3.2.4 抚育管理
红豆杉属阴性浅根性慢生树种,年树高平均生长量一般为0.2—0.34m,平均胸径生长量0.4—0.6cm。造林后的前几年要精心管理。一般在5~6月和8~9月各锄抚1次,主要是松土、除草等。在锄抚时应对苗木进行培土、扩穴、埋青,以增加土壤肥力,水分涵养。自第2年开始,可结合抚育进行施肥,每年至少1~2次,施肥方法是在树冠投影环线外挖环形沟,后将复合肥均匀施入沟内,每株200g左右(逐年增加),浇水,再覆土填平即可。为促使幼林生长,在造林5年以后,可根据幼树生长情况进行修枝、定干,以改变红豆杉分枝低、冠幅大、主干不明显的状况。林分达到一定的郁闭度后,及时进行抚育性移植。
3.2.5 病虫害防治
如发现有少量蜘蛛、蚜虫等为害,可喷氧化乐果、一扫利、吡虫啉药物(用法用量同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