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电路交换和电路交换均面向连接,为什么前者比后者的线路利用率高?
答:虚电路交换统计复用线路资源,有数据传输时才真正占用线路,而电路交换是固定地占用线路资源。
2. 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主要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链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点对点链路:成帧和帧定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共享/多路访问链路:除了点对点链路的功能以外,还需要解决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寻址等问题
3. 假设节点A和节点B在同一个10Mbps以太网总线上,这两个节点的传播延时为20微秒,节点A开始传输一帧,并且在它传输结束之前,节点B也开始传输,在A检测到B已经传输之前,A能完成传输吗?为什么?
答:总线以太网的间隙时间2t是51.2微秒,两端最大的延时为25.6微秒,这里AB两节点的传播延时小于25.6微秒,所以符合以太网标准,因此A检测到B已经传输之前,A尚未完成传输。
4. 某星地传输距离为36000公里,在一条64Mbps的点对点链路上,假设帧的大小为32KB,传播速度为3*108m/s,试问,如果采用停-等协议,信道的利用率是多少?假如用滑动窗协议来代替停-等协议,窗口大小多大才能使得信道利用率100%?(1M=106,1K=103)
答:单向传播延时D=36*106/(3*108)=0.12s,BD=64*106*0.12/8/(32*103)=30帧,利用率=1/(2BD+1)=1/61=1.67%
W=61帧
5. 源主机需要通过IP网络传输60000字节给目的主机,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要经过8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延时为5毫秒,数据速率为10Mb/s,IP分组长度为1500字节,忽略排队延时和处理延时,请计算在IP网络中传输完所有数据的端到端延时。
答:发送延迟:60000B/10Mb/s=48ms,传播延迟:8×5=40ms,中间节点转发延迟:7×1500B/10Mb/s=8.4ms,端到端延迟:48+40+8.4=96.4ms。
6. 在滑动窗口机制中,设帧序列号的编码长度为3,采用选择重传(SR)协议,则接收窗口和发送窗口的可能取值有哪些?
答:根据SWS+RWS≤2n来算,因为课件上写了“SWS≥RWS,一般取SWS = RWS”,加了这两个限制条件也算对。
7. 链路层大多利用CRC检验传输错误,设生成多项式为x3+1,待传输的位流为10101010,(1)请给出实际添加了校验位的位流;(2)分析该CRC编码检测出突发错误长度大于4比特的概率。
答:余数为101,10101010101;概率=1-1/8=7/8
8.
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R为路由器,S1、S2为以太网交换机,H1、H2、H3和H4为主机,MAC地址分别为MA1、MA2、MA3和MA4,并且开始时S1、S2的转发表均为空,回答下面问题。
(1)H2发送目的MAC地址为MA4的帧,H3能否收到?H1呢?为什么?
答:H3能,H1不能。和H3在同一个广播域,和H1不在同一个广播域
(2)经过步骤1以后,给出S1和S2的转发表,表中每项内容为<主机(用MAC地址表示)、端口标识>。
答:S1:<MA2,3>;S2<MA2,1>
(3)H2和H3能否同时发送帧,为什么?
答:可以,以太网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碰撞域)。
(4)H2发送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的帧,H1、H4能否收到?为什么?
答:H4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内;H1不能,不在同一个广播域内/路由器隔离广播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