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
|
|
学 号
|
|
专业班级
|
|
指导教师
|
|
论文
题目
|
融资与企业生产率—— 基千外资银行准入规定的实证研究
|
英文
题目
|
Does financing spur firm productivity? Evidences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foreign bank entry
|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选题意义:
对企业来说, 获得充足的融资十分关键 , 而银行是一个重要的触资渠道, 尤其是在银行处
千金融体系关键地位的国家 , 比如中国 ( Qian et al., 2015; Chen et al., 2010)。已有研究表明融资的可获得性对企业发展的 重要性 ( Kerr and Nanda, 2009), 但很少有研究直接分析增加银行融资渠道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 WTO 对不同中国城市放松外资银行准入的规定这一自然实验, 探究政策实施前后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差异, 既能充分探究金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又验证了外 资银行进入中国的“ 蛉鱼效应” 的存在 ( Zhang et al.,1996; Xie and
Zhao,2007), 对中国金融市场自山化和一体化进程有着重 要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西方学者关千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早已有之,但二者之间的因果 关系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早期的经济学 家立足货币的中性化与非中性化视角探究这个问题:中 性论者认为金融货币仅仅是实体经济的 符号, 所以金融对经济增 长的促进作用相当有限, 甚至可以忽略(Robinson,1952;Lucas,1988) ; 而非巾性论者则强调金融通过由储蓿向投资的转化 , 产生流动性效果, 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Schumpeter,1912;Merton and Bodie,1995)。Goldsmith(1969) 开创了该领域实证研究的先河 ,随后 King and Levine(1993) 、Levine (1999)、Shen and Lee(2006) 等利用跨国数据从 宏观经济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发现金融对经济增长 具有促进作用 。然而Boulila and Trabelsi(2004)对突尼斯1962-1997年 GDP 数据的研究表明, 金副是由经济增长带动的, Ang and McKibbin(2007)对马来西亚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此外, 还有部分研究的结论与以上都不相同: Calderon and Liu(2003)对 1960 至 1994 年的 109 个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汇总数据进行了 Geweke 分解检验 , 发现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Shan et al.(2001) 运用 VAR模型对九个 OECD 国家和中国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总体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不确定;Aghion、Bachetta and Banerjee(2004)对 1960 至 2000 年的 83 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会危害经济增长。以上实证研究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检验, 然而 Rajan and Zingales (1998)对这种宏观视角分析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 主张深入探讨金融与经济增长作用的微观机理 , 并在这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随后逐渐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从行业和企业层面 等微观视角探索二者关系。Bravo Biosca et al. (2013)整合了 11 个国家微观层面的数据对多因 素生产率研究后发现, 金融对生产率没有显著效应; Andrews and Cingano (2014)对超过 800 个国家-行业单元的横截面数据研究后发现, 金融和更高的生产率有正相关关系; Krishnan et a1(2015)利用美国放松银行分支机构管制的自然实验探究各州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后发现 ,融资渠道增加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 Galasso et al(2018)对 2005 至 2015 年意大利制造业研究后发现不能获得充足的融资 会对企业生产率产生 不利影响。
国内关千金融和经济增长的文献以实证研究为主,且大部分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 , 通常利用国家或省级层面的数据, 从微观视角进行探索的文献较少 。周立等(2002) 对中国 1978 至 2000 年省际经济数据研究后发现, 地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王志强等(2003)利用人均 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和 VECM 模型研究后发现 90 年代以来我国金融和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陈刚等(2006) 等利用 1979 至 2003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增长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李连发等(2009)通过分析 33 个国家非上市 企业的数据, 发现企业越是依赖外部融资,金融发展对企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 武志(2010)利用 1978 至 2000 年的国家层面经济数据检验二者之间的格 兰杰因果关系后提出新理论,虽然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 但金副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致 ; 黄智淋等(2013)利用我国 31 个省市 1979 至 2008 年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门限模型研究后发现, 通货膨胀率较低时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当通货膨胀率到达一定门槛值时, 金融会损害经济增长; 易信等(2015)、贾俊生等(2017)和庄毓敏 等 (2020) 从行业或企业 层面角度研究后发现金融通过促进
创新刺激生产率增长。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有两点创新之处;
首先, 本文利用 WTO 对中国外资银行准入的规定这一自然实验, 很好地解决了金融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的内生性间题 , 从而能直接探究金融对生产率 的影响。中国加入 WTO 前, 虽然外国银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中国经营,包括设立分行、独资银行、合资企业和战略投资,但它 们在中国的活动受到严格的监管和准入要求; 而随着中国千 2001 年 12 月 11 日加入世贸组织, 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逐步取消,特别是议定书中明确要求对千外资银行在本币业务上的地域 限制要分阶段取消,如加入时取消在上海、深圳、天津、大连的限制;加入后一年内取消在广 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 到 2006 年底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没有任何限制。这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体系的监管在城市层面的交错变化, 可以被视为准外生冲击 , 尤其考虑到这一规定的强制性,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该自然实验进行 DID 设置展开研究, 为国内金融与生产 率的因果关系提供新证据。
其次, 本文补充了国内金触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在微观层面 上的不足。从上述综述可知, 国内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展开, 着眼千行业和企业的较少, 而本文基千外资银行准入的自然实验, 探究银行融资的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信贷供给的角度解释该影响的内在机制,为从微 观层面上阐述国内金融对生产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
二、主要参考文献
Qian J, Strahan P E, Yang Z. The impact of incentives and communication costs on infonnation production and use: Evidence from bank lending[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5, 70(4): 1457-1493. Chen H, Chen J Z, Lobo G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orrower and lender state ownership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 48(5): 973-1014.
Kerr W R, Nanda R. Democratizing entry: Banking deregulations,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entrepreneur ship[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9, 94(1): 124-149 .
Youzhuo Z, Jiesheng F, Wong M Y, et al. The "catfish effect" of the private sector on the econom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J].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 1996, 4(04): 331-349.
Robinson J. The generalis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M]//The Generalis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and Other Essays.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1979: 1-76.
Lucas Jr R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1): 3-42.
Schumpeter J 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1912/1934)[1].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82.—January, 1982, 1: 244.
Merton R C, Bodie Z.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system[J].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1995: 3-31.
Goldsmith R W.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R]. 1969.
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108(3): 717-737.
Levine R.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999, 8(1-2): 8 35.
Shen C H, Lee C C. Same financial development yet different economic growth: why?[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6: 1907-1944.
Boulila G, Trabelsi M.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long-run growth: Evidence from Tunisia: 1962 1997[1]. Savings and Development, 2004: 289-314.
Ang J B, McKibbin W J.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Malaysi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84(1): 21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