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查阅的主要文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水下机器人在军事以及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于水下自主航行器的研究与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水下自航行器(AUV)自二十世纪开始发展,七十年代步入探索阶段,并于八十年代进入原型设计和设计阶段,概念验证原型POC得到开发、检测和应用,这时候的AUV处于早期原始阶段,体型大、效率低、造价高。这种情况持续到九十年代,水下自航行器由原型进入样机阶段,AUV的发展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小型化导航设备、控制软件等息息相关,九十年代众多技术为AUV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水下自航行器走向成熟。国内外水下自航行器在国家的支持下持续发展。
美国的AUV技术发展起始于Rebikoff的SEA SPOOK和美国华盛顿大学SPURV,同时这也是世界AUV的起始。美国存在年度的大学AUV竞赛,也有年度海上“Demonstration”AUV盛会,全国十余所AUV研究前沿机构参会。国内拥有WHOI、MBARI、MIT、MPS、APL、FAU等多所知名AUV研究机构。产品包括在伊拉克战争中大放异彩的REMUS(图2-1)系列、科考用的ABE(图2-2)型号、高性能小型AUV-BPAUV(图2-3)等。并且在国家层面具有“海军无人潜航器计划”等战略计划,北约也有M020XX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展计划。
日本作为岛国一直重视海洋的开发,是深海AUV开发的强国,1995年“海沟”作为当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下潜深度达到10911m,其他AUV拥有如在海洋调查方面的R1Robot、Twin-Burgerl&2、PTEROA150&250(图2-4)等型号AUV,总体偏向民用深海开发,拥有三菱重工业公司等领军公司机构;英国较著名的有BAE系统公司的Talisman(图2-5)军用多用途AUV;韩国拥有科研用AUVOKPO-6000、VORAM.SAUV、KRISO等;俄罗斯也自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拥有如军用MT-88号、MIR1、MIR2(图2-6)等多个型号的AUV;挪威拥有自身的军用AUV发展计划,并且拥有HUGIN(图2-7)系列等AUV;加拿大的大型“Thesues”AUV在执行北冰洋海底光缆铺设时大放异彩,同时拥有RAY、Sunfish等AUV;澳大利亚拥有“海龟”用以水下研究以及“瓦亚巴”等AUV。
中国AUV的发展围绕两核心,一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船重工702所、中科院声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研发的探索者号,以及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支持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及俄罗斯合作的“CR-01”(图2-8)和“CR-02”AUV;二是以哈尔滨工程大学、702所、709所、华中理工大学合作的“智水”系列。同时国家层面具有“863”计划。
AUV目前向着深海远航、导航通讯一体化、隐蔽性、小型化、智能化、灵活的机动性以及多使命的重构性、多AUV协同方向发展。军用AUV的发展是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保证,目前主要在九个方面重点发展:情报/监视/侦察能力(ISR)、水雷对抗能力(MCM)、反潜战能力(ASW)、检测/识别能力(ID)、海洋学能力、通信/导航网络节点能力(CN3)、有效载荷发送能力、信息战能力(IO)、时敏打击能力(TCS)。
图 2- 1 REMUS 图 2- 2 ABE
图 2- 3 BPAUV 图 2- 4 PTEROA150
图 2- 5 Talisman 图 2- 6 MIR2
图 2- 7 HUGIN
图 2- 8 CR-01
查阅的主要文献
[1] 马伟峰,胡震. AUV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2008,6.
[2] 高富东. 复杂海况下新型水下航行器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12,3.
[3] 王刚. 基于多传感器的 AUV 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3.
[4] 宋寿山. 基于多推进器的 AUV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2006,3.
[5] 杨峻巍. 水下航行器导航及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6.
[6] 吴乃龙. 小型 AUV 动力学建模及推力控制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2,6.
[7] 温秉权. 小型浅水域水下自航行器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天津大学.2005,6.
[8] 孙丽. 自治水下机器人(AUV)三维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中国海洋大学.2011,6.
[9] 赵涛,刘明雍,周良荣. 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2010,6.
[10] S. N. Shome·S. Nandy·D. Pal·S. K.Das·S.R.K.Vadali·Jhankar Basu·Sukamal Ghosh. Development of Modular Shallow Water AUV:Issues & Trial Results. J. Inst. Eng. India Ser. C (July–September 2012) 93(3):217–228
[11] Kana Kawano · Tomoaki Shimozawa · Shinichi Sagara. A master–slave control system for a semi-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manipulator system. Artif Life Robotics (2012) 16:465–468
[12] S.K. Das, S.N. Shome, S. Nandy, D. Pal, in Modeling a Hybrid Reactive-Deliberative Architecture Towards Realizing Overall Dynamic Behavior of an AUV.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May 2010,vol. 1(1), pp. 259–268
[13] Maheshi H, Yuh J, Lakshmi R (1991) A coordinated control of an underwater vehicle and robotic manipulator. J Robotic Syst 8:339–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