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mal;">水库坝址控制流域地处江西省中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湿,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
受季风影响,每年4~6月,冷暖气流持续交绥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大范围的降水。该时期是本流域降水最多的季节,往往产生较大暴雨,引发洪灾。7~9月受台风影响,亦有较大降雨发生。11月至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雨量很少。本流域的气候特点是:盛夏季节多为副高控制,盛行西南风,天气晴热少雨;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少雨;春夏交替之时,冷暖气团常交绥于境内,梅雨连绵;秋季常受变性高压控制,形成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
1.1.4.2气象特征
水库控制流域内无气象资料观测站,距水库坝址约16km左右处设有新建气象站,该站建于1959年,观测项目有降雨、蒸发、气温、风速、日照、湿度等。蒸发量采用20cm口径蒸发皿进行观测。
本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578.7mm,最大一日降水量194.1mm,出现在1962年6月18日。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8.3%,枯水期10月至次年1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8%。最大年降水量2212.5mm(1973年),是最小年降水量1060.8mm(1971年)的2.09倍。
本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0.9℃,出现在1992年的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9.9℃,出现在1972年的2月9日;多年平均风速3.3m/s,历年最大风速34.0m/s,出现在1974年2 月23日,相应风向为偏北风(NNE),年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为17.2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历年最低相对湿度8%,出现在1967年1月11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529.6mm;多年平均无霜期226d;多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1893h。
1.2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1.2.1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1 大坝
1、建坝时,清基不彻底,碾压不实,填筑土质差,整体填筑不均匀,坝基、坝体的防渗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存在渗流安全隐患。
2、大坝上游均无任何护坡,坝坡表面冲刷严重,坝面坝坡凹凸不平,下游坝坡无排水系统,无反滤排水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
3、坝面、岸坡无排水设施
1.2.1.2 溢洪道
本次设计中需对水库溢洪道进行改造。
1.2.1.3 坝下涵管
水库设有坝下涵管1座,涵管内侧尺寸为0.45m×0.45 m(高×宽)。坝下涵管存在管身质量差,断裂,出口渗漏严重问题。
1.2.1.4 其它
水库大坝无安全监测、雨情观测设施。进库、上坝公路差,无管理房,无通讯设备。
1.2.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上马兴建的,受当时物力、财力的限制,工程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加之水库运行多年,工程老化,根据《江西省小(2)型大坝安全评估技术规定(试行)》大坝安全分类标准,水库大坝属三类坝。**水库保护农田54亩,保护人口2000人。水库运行了五十多年,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水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水库已不能安全运行,不仅工程不能发挥很好的效益,而且对其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很大。因此,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非常必要。
2 水文
2.1 基本资料
水库位于新建县流湖乡,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及其坝址下游附近无水文测站和雨量站。本次设计施工洪水计算时采用邻近流域潦河支流来堡水上的水汾站作为参证站,设计暴雨分析计算采用新建县气象站(长堎站)及万家埠雨量站等资料。
新建气象站于1959年12月设立,为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气象、降水量至今。本次收集到了1960~2003年共44年的降水量及有关气象观测资料。
水汾水文站位于潦河支流的支河上游来堡水上,该水文站集水面积22.1km2,于1967年4月设立,观测水位、流量、降水量等。同年10月停测水位、流量。1974年6月恢复水位、流量观测。该站1996年被撤消,至今只有1977~1995年(共19年)实测流量资料。
万家埠水文站位于潦河干流上,该站集雨面积3548km2,1952年1月由江西省水文局设立,观测水位、流量、降雨量等。至今有50余年的水位、流量、降雨量等观测资料。
新建气象站、万家埠站降雨量资料和水汾站流量资料均按照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观测和整编,资料质量可靠、精度高,可满足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
2.2 设计暴雨
由于本流域无实测水文资料,因此,将采用暴雨途径推求坝址设计洪水。水库流域设计暴雨分别采用当地实测暴雨系列推求和地区综合法推求,经比较分析后最终确定采用成果用于推求坝址设计洪水。
2.2.1当地实测暴雨法
本阶段以新建县气象站和万家埠站为代表站,来分析计算水库流域的设计暴雨。根据上述两站实测时段暴雨资料,按年最大值选样法分别选取最大1h、6h、24h时段降水量,分别组成暴雨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按皮逊III型曲线进行适线,确定各站实测暴雨均值和CV值。其计算成果见表2.2.1。
表2.2.1 时段暴雨参数成果表
项目
|
参数
|
单位
|
时段(h)
|
1
|
6
|
24
|
查《手册》
|
均值
|
mm
|
45.9
|
70
|
118
|
CV
|
|
0.4
|
0.5
|
0.52
|
新建站实测暴雨
|
均值
|
mm
|
44.0
|
80
|
117
|
CV
|
|
0.35
|
0.35
|
0.48
|
万家埠实测暴雨
|
均值
|
mm
|
42.6
|
82.6
|
120
|
CV
|
|
0.35
|
0.37
|
0.37
|
2.2.2地区综合法
根据水库在流域的地理位置,在《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查得各个时段暴雨参数见表2.2.1。
2.2.3设计暴雨采用成果的分析选定
根据表2.2.1分析,采用实测时段暴雨分析计算得到的年最大1小时、年最大6小时和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参数(均值和Cv)均小于用地区综合法推求得到的成果。经综合分析,考虑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对水库的安全造成不利的因素,本设计采用地区综合法得到的各时段设计暴雨成果。
根据选定的设计暴雨参数,推求水库坝址以上流域的各频率设计点暴雨量,详见表2.2.2。
表2.2.2 各种频率设计点暴雨成果表 单位:mm
时段(h)
|
1
|
6
|
24
|
暴雨均值(mm)
|
45.9
|
70
|
118
|
CV
|
0.4
|
0.5
|
0.52
|
各频率设计暴雨(mm)
|
P=2%
|
104.4
|
191.3
|
290.4
|
P=10%
|
70.22
|
116.19
|
199.40
|
|
暴雨点面修正系数
|
0.9999
|
, 0.9999
|
0.9999
|
2.3 设计洪水
2.3.1暴雨成因、洪水特性
水库坝址控制流域是江西省的多雨区之一,气候受季风影响,主要的降水时期为每年的4-9月,暴雨类型既有锋面雨,又有台风雨,其水气的主要来源是太平洋西部的南海和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一般每年从4月份开始,降水量逐渐增加;至5、6月份,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南下的冷空气持续交绥于长江流域中下游一带,冷暖空气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形成大范围的暴雨区。水库坝址控制流域正处在这一大范围的锋面雨区中,此时期(5-6月),本流域降水量剧增,不仅降水时间长,而且降水强度也大。因此,锋面雨是水库坝址控制流域的主要暴雨类型。7-9月,本流域常受台风影响,此时期,既有锋面雨出现,也有台风雨产生。暴雨历时一般为1-3天,2天居多,最长可达5天。锋面雨历时较长,台风雨历时较短。从暴雨出现的时间统计,绝大多数的暴雨出现在4-8月份,以5、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此时期正值江南梅雨期,冷暖气团交绥于江淮流域,形成持续性梅雨天气。
坝址控制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因此,洪水季节与暴雨季节相一致。一般每年自4月份起,本流域开始出现洪水,但峰量不大;5、6月份为本流域出现洪水的主要季节,尤其是6月份,往往由大强度暴雨产生峰高量大的大量级洪水;7-9月由于受台风影响,也会出现短历时的中等洪水。因此,本流域4-6月份洪水由锋面雨形成,往往峰高量大,7-9月份洪水一般由台风雨形成,洪水过程一般较尖瘦。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1-2天。
2.3.2 产流、汇流及设计洪水
采用表2.2.2中的设计点暴雨,根据水库坝址的集雨面积查点面修正系数,计算坝址控制流域的面暴雨。本次采用复核量算后得到的水库坝址的流域特征参数,即流域面积F,主河长L,主河道比降J,按《手册》中提供的推理公式计算水库坝址设计洪水。
表2.3.1 水库流域特征参数表
|
**水库
|
流域面积(km2)
|
0.22
|
主河长(km)
|
0.378
|
比降(‰)
|
22.85
|
查《手册》中的相关附图可知:水库坝址控制流域处在产流分区为IV,瞬时单位线汇流分区为IV,推理公式分区为IV区。按《手册》中的要求,推理公式法推求坝址设计洪水时,时段长△t取1小时。
2.3.2.1设计净雨量计算
本区域设计前期雨量Pa=80mm,按∑H+Pa查第IV产流区的降水径流关系表,推求各设计频率的设计总径流深R总,由24小时平均暴雨强度查第IV产流区稳渗fc,按总径流域减地下径流深(R下)得设计净雨过程。
2.3.2.2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
由河道长度L和比降J求得θ=L/J1/3,根据推理公式法第IV分区查得α、β,由式m=α·θβ求得m值;再由式τ=0.278θ/mQτ1/4得Qτ=f(τ)的关系。
将各时段净雨量按从小到大顺序后求累计值和各时段累计均值∑ht/t,根据公式Qt=0.278F·∑ht/t求得Q(t)=f(t)关系,与Qτ=f(τ)关系点绘于同一坐标系上,求得两线交点Qm即为地表径流洪峰流量;地表径流总宽T是由洪水总量W(即W=0.1h24·F)按式T=9.67W/Qm计算而得,地表径流过程按五点折腰计算;地下径流过程线,是以2T为底宽,QDM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推求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3.2。本次设计的洪水过程计算成果,见表2.3.2-表2.3.6。洪水过程见表2.3.8-表2.3.10。
表2.3.2 水库推求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计算方法
|
推理公式法
|
洪峰流量
|
洪峰总量
|
m3/s
|
104m3
|
P=2%
|
4.56
|
4.23
|
P=10%
|
2.54
|
2.53
|
2.3.3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本次主要采用设计洪峰流量在面上平衡分析法进行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将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比较,在面上进行平衡分析,将各个水库坝址流域同一设计频率的设计洪峰模数之对比以及同一设计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与其集水面积的关系图来分析水库坝址设计洪水的合理性(见表2.3.7)。经分析可知,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与设计洪峰流量的对数关系均处在关系线附近,因此,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是较合理的。
表2.3.7 水库设计洪峰模数比较表
水库名称
|
所在县市
|
集水面积km2
|
洪峰流量Q(m3/s)
|
洪峰模数(Q/F2/3)
|
2%
|
10%.
|
2%
|
10%.
|
**水库
|
新建县
|
0.22
|
4.56
|
2.54
|
12.50
|
6.97
|
表2.3.8 水库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
推理公式法 时段Dt=1h, 流量单位:m3/s
时段
|
**水库
|
P=2%
|
P=10%
|
1
|
0.00
|
0.00
|
2
|
1.58
|
1.00
|
3
|
4.56
|
2.54
|
4
|
3.03
|
1.75
|
5
|
1.50
|
0.97
|
6
|
0.95
|
0.56
|
7
|
0.79
|
0.48
|
8
|
0.63
|
0.40
|
9
|
0.47
|
,
0.32
|
10
|
0.33
|
0.24
|
11
|
0.30
|
0.20
|
12
|
0.26
|
0.18
|
13
|
0.22
|
0.16
|
14
|
0.18
|
0.13
|
15
|
0.15
|
0.11
|
16
|
0.11
|
0.09
|
2.4施工期水库坝址设计洪水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施工期间需作围堰进行水库大坝坝体、坝基、灌溉涵管等的除险加固施工,需分析计算施工期间遇施工洪水标准之洪水时的最高库水位,以便垒筑合理高度的围堰进行水库的除险加固施工。
2.4.1施工方案
本次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对大坝灌溉涵管的除险加固采用原址重建灌溉涵管方案。该方案在施工前,可利用原涵管放空水库,垒筑围堰后可利用新增设的φ300混凝土管进行导流。因此,原址重建灌溉涵管施工期最高库水位受施工期设计洪水的历时、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以及导流管输水能力的影响,所以应分析计算施工期的设计洪水。新灌溉涵管建成后,可拆除导流管,利用已施工完的新涵管进行施工导流,以降低施工期的库水位。
2.4.2施工期及施工洪水标准
根据本流域暴雨洪水及年内径流分配特性以及本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特点,除险加固施工宜安排在枯水季节10月至次年2月之间进行。按照施工组织要求,原址重建灌溉涵管方案施工期需要3个月。经过对本流域径流洪水特点的初步分析,原址重建灌溉涵管方案施工期拟定有10月至12月。
施工洪水标准按规范要求取3年一遇(P=33.33%)。
2.4.3 施工期设计洪水
水库坝址处及其上下游附近无实测洪水资料,施工期设计洪水亦采用水文比拟法进行推求。
利用水汾水文站的实测洪水资料统计设计枯水段的最大洪峰流量,并采用水文比拟法将其转换至水库坝址,其面积比指数洪峰流量取2/3。时段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的频率分析计算采用经验频率法。水库坝址施工期各时段3年一遇(P=33.33%)最大洪峰流量见表2.4.1
表2.4.1 水库最大洪峰流量(p=33.33%)
名称
|
流域面积(km2)
|
10-12月洪峰流量(m3/s)
|
1-2月洪峰流量
(m3/s)
|
**水库
|
0.22
|
0.29
|
0.21
|
施工期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根据峰高、量大且实测洪峰流量接近设计洪峰流量的选取原则,选取1981年11月和1985年11月洪水作为典型洪水推求水库坝址的施工期设计洪水过程。经综合分析后,水库坝址的施工期设计洪水过程线选取根据1981年11月洪水经缩放后得到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作为采用成果。水库坝址施工期各时段3年一遇(P=33.33%)24小时和48小时设计时段洪量见表2.4.2。
表2.4.2 水库24小时和48小时洪量(p=33.33%)
名称
|
流域面积(km2)
|
10-12月洪峰流量
|
1-2月洪峰流量
|
24小时洪量(×104m3)
|
48小时洪量(×104m3)
|
24小时洪量(×104m3)
|
48小时洪量(×104m3)
|
**水库
|
0.22
|
0.44
|
0.70
|
0.32
|
0.52
|
3 工程地质
3.1概述
本次勘察工作内、外业均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中小型水利水电地质勘察规范》和江西省水利厅赣水建管字[2004]26号文要求及其它相关规范进行。
3.1.1 坝址区域地质情况
水库位于新建县流湖乡村,区内地貌单元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地貌,地形起伏一般,丘顶相对高差一般为10~20m;库区沟谷发育多呈“U”字型,坡角一般5°~15°。总体地势较平缓,起伏不大。库区下游地势较开阔,大坝周边山体植被发育。
根据钻孔揭露深度内,地层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工程地质特征、埋藏深度阐述如下:
人工堆积层(Q4ml):主要为坝体填筑土,由黄褐、灰黄色千枚岩风化碎屑物堆填组成。
3.1.2 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按初步设计阶段的有关要求进行,目的是为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
1)、调查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对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确定地震动参数;
2)、查明坝址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结构、类别、分布、埋藏条件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3)、查明坝址的不良地质条件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并提供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4)、提出各类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5)、查明坝址及其附属建筑物地基岩土的基本性质、稳定条件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病害和隐患,为工程处理提出建议;
6)、进一步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3.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2.1 场地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均地处丰城-乐平凹断束四级构造单元,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其构造为广泛出露的双桥山群构成一系列东西轴向的线状背斜及复式向斜褶皱带。据区域地质资料,测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场区稳定,但受多期次构造构造运动影响,场区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风化强烈,较破碎。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界定,各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均小于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3.2.2 坝体质量评价
据钻孔揭露及实地调查表明,各水库大坝坝体均为人工填土,主要取自各坝址附近的千枚岩全~强风化料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统残积物,土料的成因较简单。坝体填土(Qml)为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较差,填筑时碾压质量较差,土的密实性不均匀。
各大坝坝体土渗透系数建议值为详见下表,均具中等透水性,不能满足均质土的防渗要求。建议对水库坝体进行必要的防渗加固处理。
名称
|
单位
|
渗透系数
|
**水库
|
cm/s
|
5.48×10-4
|
3.2.3 大坝工程地质评价及设计建议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已建坝址地基持力层均为强、弱风化千枚岩,地基承载力满足大坝承载要求。现状坝址主要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是:由于坝基强、弱风化千枚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使两侧坝肩与山体接触部位形成渗漏通道。加之坝基岩体较破碎,难以有效阻止上游水库水渗出,高水位时坝肩和坝基等部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散渗和集中漏水的现象。
鉴于坝基及坝肩接触带等处岩土层的渗透性偏大,应做防渗加固处理。建议对坝基与坝体接触部位、坝基断层破碎带及坝肩接触带进行防渗处理,以解决水库的渗漏问题,提高坝址的渗透稳定。
3.2.4 坝下输水涵管工程地质评价及设计建议
3.2.4.1 水库坝下输水涵管工程地质评价及设计建议
水库建成之初设有输水涵管1座,位于堤坝左端,内侧尺寸为0.45m×0.45 m(高×宽),长32.7m,进口为分级卧管,涵管经过部位为坝体填土岩性为低液限粘土,具中等透水性,涵管周围防渗效果尚好。据调查,大坝运行期间,由于涵管周围土体抗渗(冲)能力差,任其发展易导致周围土体产生渗透变形,从而引起坝体沉陷,危及大坝安全,建议进行工程处理。
3.2.5 溢洪道工程地质评价及设计建议
3.2.5.1 水库溢洪道工程地质评价及设计建议
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底板及泄槽段均未设计衬砌,且未设消能设施,现已填塞,早已失去作用,给大坝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必须尽快进行除险。建议原址重建溢洪道。
3.3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除险加固所需天然建筑材料有块石、砂卵(砾)石及土料等。
3.3.1块石料
工程区附近块石料较丰富缺乏,购买地点为新建县西山镇采石料场。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石英岩,呈新鲜~微风化,岩性坚硬,质地优良,储量丰富,质量和储量均可满足设计要求,有公路直通坝址,交通运输方便,运距较近。
3.3.2砂砾石料
水库坝址附近无砂卵(砾)石料。需到流湖乡义渡采砂(卵)场购买,该处砾石储量和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运输方便,储量和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
3.3.3土料
土料可在水库附近低丘上采取,土质为黄褐、棕红色低液限粘土,可用层厚约为3.3m,表部无用层厚0.2~0.4m,料场约50亩,土料储量约10×104m3,土质好,可满足设计要求,运输方便。
3.4结论与建议
1)场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二极构造单元中,由萍乡-乐平台陷及武功-官帽台拱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组成。其构造为广泛出露的双桥山群构成一系列东西轴向的线状背斜及复式向斜褶皱带。据区域地质资料,各测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场区稳定,但受多期次构造构造运动影响,场区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风化强烈,较破碎。各库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
2)建议对坝基与坝体接触部位及坝肩接触带进行防渗处理,以解决水库的渗漏问题,提高坝址的渗透稳定,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3)工程区附近土料质量可满足规范要求,储量丰富,可就近开采;工程区附近有优质花岗岩石料,可满足工程要求的质量和数量;工程区附近无砂砾料,需市场购置使用。
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3.1
岩 土 层
|
承载力
特征值
[]
(kPa)
|
重
度
γ
kN/m3
|
压缩
模量
Es1-2
(MPa)
|
变形
模量
E0
(MPa-1)
|
基底摩
擦系数
砼/土
|
允许
水力
比降
Jcr
|
渗透系数
建议值
K
(cm/s)
|
成因
年代
|
层号
|
名 称
|
状态
|
Q4ml
|
①
|
素填土
|
松散~稍密
|
80
|
17.5
|
2.84
|
--
|
--
|
0.25
|
见上表
|
Q3dl+pl
|
②
|
低液限粘土
|
可塑~硬塑
|
200
|
18.5
|
5.63
|
30.0
|
0.30
|
0.48
|
1.21×10-5
|
注:1、承载力特征值未经基础宽度、埋深的修正。
(二)毕业设计的内容
XX水利工程的设计
1、工程地质、工程质量的评价,以及现状复合
2、大坝的加固方案
3、坝工设计
4、土石坝稳定计算
5、土石坝渗漏计算
6、坝基处理设计
7、坝体细部构造设计
8、溢洪道构造设计
9、涵管结构设计
10、工程概预算计算
(三)毕业设计的要求
1、设计者必须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在设计中应遵循技术规范,尽量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2、设计者对待设计计算绘图等工作,应具有严肃认真意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使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3、设计者必须充分重视和熟悉原始资料,明渠设计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要求的设计内容。
4、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或图表、设计图纸)
开题报告1份、设计任务书一份(7000字以上)、任务书一份和设计图纸若干,具体要求如下:
(1)开题报告1份 ,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
(2)设计任务书一份(7000字以上),要求说明书分章节编写,并附目录。要求说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句简练通顺并附有必要的插图、表格及主要设计成果。
(3)计算书一份,要求写明原始数据、计算原则、计算公式(包括出处)及详细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等。
(4)XX水利工程的设计图纸若干。
三、毕业设计的步骤
1. 熟悉课题
2. 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3. 工程地质、工程质量的评价,以及现状复合
4. 大坝的现状分析和加固方案
5. 坝工设计
6. 坝体边坡稳定分析
7. 坝体渗流分析
8. 坝体细部构造设计
9. 溢洪道的现状分析和加固方案
10. 水面线与消力池计算
11. 涵管的现状分析和加固方案
12. 涵管的构造设计与计算
13. 地基处理
14. 工程概预算
15. 效益分析
16. 参考文献
四、撰写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结构要求
毕业设计应采用汉语撰写。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任务书,(3)开题报告(4)摘要(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致谢。
2.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2.1 封面、诚信声明、答辩成绩
毕业设计(设计)的封面、诚信声明和审阅与答辩成绩登记表全院统一格式,由教务处提供统一样式。
2.2 任务书
包括设计题目、参考文献、设计内容和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不得少于200字,包括设计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设计对象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设计题目是设计总体内容的体现,要醒目,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25字,用三号字、黑体;任务书第1页除题目外,其余各项用四号、加黑、宋体字,第2、3页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2.3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求不少于1500字。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要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完成,课题名称、系(部)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用四号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2.4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在400字以内,简要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中英文摘要均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7个。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各关键词之间要有分号。
2.5 目录
“目录”二字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目录的各章节应简明扼要,其中每章题目采用小三号宋体字,每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要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间用“…………”相连。可以使用自动目录。
2.6 正文
正文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应占据主要篇幅,要求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正文文字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程设计类图纸折合成零号图纸不能少于三张。设计内含程序源代码的,应该在附录中列入,正文部分源代码不计入字数。
在正文当中,如果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释说明。注释说明要求一律采用页末注,而不是行中注和篇末注。在同一页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释时,按先后顺序编注释号,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在右上角,如×××1,隔页时,注释号需从头开始不得连续。注释内容当页写完,不得隔页,采用小五号宋体。
2.7 附录
另起一页。附录的有无根据说明书(设计)情况而定,内容一般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符号说明(含缩写)、计算机程序等。“附”“录”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附录中有程序源代码的因篇幅限制可酌情考虑内容的序号。
2.8 参考文献
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本专业教科书不能作为参考文献。除个别专业外,一般应有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15篇。
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详见附件)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作者.书名[M](译音).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 文 集:作者.文题[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设计:作者.文题[D].博士:[或硕士学位设计] .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 利:申请者.专利名[P].国家.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
技术标准: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
举例如下: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顶格)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 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 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
1997,38(3):358-361.
[4]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设计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以上,序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的用五号宋体,外文的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2.9 致谢
“致谢”二字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内容限1页,采用小四号宋体。
3.几点具体要求
3.1 语言表述
要做到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述必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同行专业人员已熟知的常识性内容,尽量减少叙述。
设计中如出现一些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术语或概念,需做出解释。
3.2 标题和层次
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层次要清楚。
3.3 页眉和页码
页眉从正文开始,一律设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XXXX届大专生毕业设计(设计)”,采用宋体五号字体居中书写。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正文下方居中书写。
3.4 图、表、公式
图:a.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3.5 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3.6 标点符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3.7 打印规格
除任务书和开题报告需要教师手写签字以及外文资料可以复印外,其它文字统一使用Word或与Word兼容处理软件打印,一律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黙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8 印刷与装订
设计选择单面印刷:
为使全校设计整齐美观,应进行胶装。
注:1.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设计,不能参加答辩,不能参加院优秀设计的评选;2.凡涉及到填写系(部)和专业名称时,要求使用全称,并且各系要统一。
五、毕业设计(设计)的成绩评定及上报
1.答辩小组依据学生毕业设计(设计)质量及答辩情况,对每个学生写出评语,并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85分及以上为优,70~85分为良, 60~7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毕业设计(设计)的成绩根据设计内容、完成质量、答辩情况综合评定。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专业总人数的15%,良好比例不超过专业总人数的30%。
毕业设计(设计)成绩评定依据:
优:按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创新点。毕业设计内容完整,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结论合理,文字通顺、格式符合规范。说明书、图纸质量高,完成的软、硬件达到甚至优于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独立工作能力强。答辩时概念清楚,能熟练、正确地回答问题。
良:能较圆满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立论正确、内容完整,计算与分析论证基本正确,结论合理。文字条理清楚、格式符合规范,说明书、图纸质量较高。完成的软、硬件基本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答辩时概念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
及格:基本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质量一般,存在个别非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尚完整,完成的软、硬件性能一般。文档基本齐全,基本符合规范。答辩时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有些问题需经启发后方能回答。
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和要求,工作态度不认真,毕业设计(设计)有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质量较差,完成的软、硬件性能差。文档不齐全,不符合规范。答辩时概念不清,回答问题不正确。
2.毕业设计(设计)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公布成绩,并安排专人将成绩录入学院信息平台,同时将各系(部)汇总的毕业设计(设计)成绩的纸质稿上报教务处,纸质稿直接由系部盖章。
3.凡是毕业设计(设计)不及格的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重做或重修。否则不予毕业。 ,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全面训练和提高,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台阶和预演,通过毕业设计,应该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运用过程中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具有更新和丰富自己科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科研专题报告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政策观点、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设计,巩固有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理论,锻炼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水利建设、水利方针政策及有关规范。此外,通过设计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编写设计说明书,进行各种计算和绘制水利工程图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一) 毕业设计的原始资料
1 综合说明
1.1 水库基本概况
1.1.1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新建县流湖乡,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其基本情况见表1.1.1。
表1.1.1 水库基本情况
水库名称
|
所在村庄
|
所属水系
|
流域面积(km2)
|
总库容
(万m3)
|
设计灌溉面积(亩)
|
实际灌溉面积(亩)
|
保护人口(人 )
|
保护农田(亩)
|
开工时间
|
竣工时间
|
**水库
|
邹家村
|
赣江-锦河-白鹭港
|
0.22
|
10.66
|
300
|
200
|
2000
|
54
|
1970.1
|
1971.5
|
说明:流域面积和总库容为本次复核数据。
1.1.2主要建筑物现状基本情况
**水库始建于五、六十年代,经历年加固达到现有规模。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及灌溉涵管等。各水库主要建筑物现状基本情况见表1.1.2、表1.1.3、表1.1.4。
表1.1.2 大坝现状基本情况表
水库名称
|
坝长(m)
|
最大坝高(m)
|
坝顶高程(m)
|
坝宽(m)
|
上游坝坡
|
下游坝坡
|
**水库
|
190
|
5.99
|
36.7~37.7
|
4.0~4.5
|
1:1.8~1:1.9
|
1:2.1~1:3.2
|
(注:本报告除特殊情况外,高程系统均为假定系统)
表1.1.3 溢洪道现状基本情况表
水库名称
|
位置
|
型式
|
堰型
|
堰顶高程(m)
|
溢流净宽(m)
|
消能方式
|
溢洪道长度(m)
|
**水库
|
右坝肩
|
开敞式
|
宽顶堰
|
36.00
|
6
|
无消能设施
|
36.6
|
表1.1.4 涵管现状基本情况表
水库名称
|
型式
|
进口底板高程(m)
|
全长(m)
|
涵管尺寸(m)
|
闸门型式
|
启闭方式
|
**水库
|
砼预制管
|
32.67
|
32.7
|
0.45×0.45
|
分级卧管(木塞)
|
人工
|
1.1.3 水库流域特征
因无原始资料,在本次除险加固初步设计中,利用1:10000比例的航测地形图对流域的各项特征参数进行了量算。量算后的流域各项特征参数为: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主河长、河道平均比降等水库流域特征参数见表1.1.5。本次除险加固设计采用本次量算的各项流域参数。
表1.1.5 水库流域特征参数表
|
**水库
|
流域面积(km2)
|
0.22
|
主河长(km)
|
0.378
|
比降(‰)
|
22.85
|
水库坝址以上地貌主要为丘陵岗地,植被较好,人口密度不大,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不甚剧烈,加之最近几年加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保护,生态条件有所改善,水土流失不甚严重。
1.1.4气象
1.1.4.1 气候特点
全套毕业设计论文现成成品资料请咨询微信号:biyezuopin QQ:2922748026
返回首页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iyezuopin.v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