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万亩生态湿地总体规划
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独特作用的生态系统和景观,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环境和资源,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本次湿地规划是在有关湿地保护规划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潍坊万亩生态湿地的综合条件对万亩生态湿地进行总体规划,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特定背景和条件下的湿地规划等各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成为园林设计师所必需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技能。
我们通过查阅有关湿地、湿地公园规划的文献资料,基本掌握了湿地规划的理论基础及规划发展趋势,踏查和分析了潍坊万亩生态湿地基地背景、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综合现状因素,对项目做了科学的SWOT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湿地规划的基本定位、目标和发展方向,按行业标准规范完成了山东潍坊万亩生态湿地总体规划。
通过本次规划,使我们对场地总体规划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解,掌握了规划的过程及方法。同时也复习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有关课程知识,学到了以前没有学过的一些知识,温故知新。
关键词:生态湿地 生物多样性 景观恢复 总体规划
山东潍坊万亩生态湿地总体规划说明书
1. 总述
本规划设计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级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其主要内容为,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潍坊万亩生态湿地总体规划:先进行现状调研做总体和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最后完成文件编制工作。
本规划的重点是目标定位的确定和总体布局规划以及重点地段的详细规划。
2.规划主要依据
2.1 主要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1989年);
2.《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
3.《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务院,2000年);
4.《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部,2005年);
5.《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北京市园林局 1993年)
6.《潍坊市绿地系统规划》
7.《潍坊市志·(上、下卷)_10301259》
8.《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王浩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2 规划设计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恢复并保持完整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1.恢复动物栖息,避难场所;
2.恢复保护区的缓冲地带。
(二)系统连续性原则
保持与周边环境的连续性;
确保生物通道的通畅;
确保透水性,避免人工构筑物的覆盖
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保护
(三)生态综合性原则
严格遵守湿地法规;
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机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
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应
(四)维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保护和创造多样的环境空间;
把对环境的改变降到最低限度
(五)人与湿地共处原则
3. 定位
潍坊万里生态湿地是以纵横密布的河汊水系、植被茂密的沼泽资源为生态基底,以本地农业生产性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为文化特色。根据对其区位条件、市场状况、地文景观分析,其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湿地文化为底蕴、民俗文化为特色、生态文化为时尚、乡村风情体验为亮点,把万亩湿地建设成为集生态教育、湿地观光、特色种植与养殖体验、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精品湿地。
4. 规划目标
依托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大旅游观念,树立精品意识,适度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把本区建设成为以湿地休闲观光为主,兼具休闲度假、娱乐、民俗活动、科普教育、乡村体验等多功能、综合型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精品和世界湿地生态旅游的代表性地区。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推进本区湿地生态环保的良性循环,推动当地替代产业的健康发展,并进而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5. 方案简介
5.1 规划设计概念
规划方案主要表现“召唤·找寻·回归”的主题思路,通过一系列场所空间的营造,湿地氛围景观的处理,召唤人类本性的自然亲和力,找寻都市水泥中早已淡去的自然本性,心灵精神的归属。最终回归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轨道。
具体方案演绎以中国传统文化 “太和”为出发,强调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太和”一词出自《周易·干卦·彖辞》:“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说,大自然的运行变化,万物各自静定精神,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这也正是湿地设计的宗旨,通过不断演变的太极八卦,追溯生命的本源,是人在游憩体验的同时产生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共鸣,情景交融,心由境生是我们的目标。
具体演变分析
本次设计理念以太极八卦图形演变而来。
圆圈
太极图这个圆圈,代表宇宙一体,湿地概念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阴阳分割线
太极图象被阴阳线分割成黑白两部分,分别代表阴阳两方。湿地原始基地中一条水渠自然将基地分为两大部分,我们也顺势将其规划问人文区和生态区,形成明显的人文景观轴和生态保护轴。
点的含义
太极图像中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湿地概念中则体现了人与自然,游憩与保护,文化与生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
5.2 方案介绍
潍坊万亩生态湿地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及良好的地理区位,在其总体布局中,既要考虑本区现实的经济基础、交通状况、旅游业现状、客源市场分布、经营管理体制等可变因素,又要考虑其地理环境、资源结构,历史文化背景等不变因素,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协调发展。生态保护与恢复是湿地公园规划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根据规划区内不同地段生态保护状况的要求,结合人为活动的需求进行分区,主要分区为: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地带,以同心圆的布局模式。据此,本区具体分区布局概括如下:
一心两轴六片区
一心:指湿地核心保护区(生态敏感区) 湿地特色及保育区部分,主要营造成生物的重要栖息地,需要绝对保护。
两轴:分别是自然景观轴和文化景观轴,自然景观轴连接湿地和其他自然景观节点,文化景观轴主要展示与传承生态文化、潍坊本地传统文化的景观轴。
六片区:入口景观服务区,核心湿地保护培育区,湿地景观恢复区,湿地产业种植示范区,青少年娱乐活动区,高端商务休闲区。
基地现状湿地类型较少,通过一定的改造措施是可以增加规划区范围内的湿地生境类型,使其在规划后形成具有多种湿地生境类型的湿地。根据水体在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进行分类,本次规划预期将形成以下多种类型的湿地:
永久性河流湿地
季节性沼泽湿地
淡水池塘湿地
农田沟渠湿地
6. 规划总结
本次规划从准备开始到结束,历时两个月,在此期间花费了老师们大量的心血,我们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终于完成了本次规划——山东潍坊万亩生态湿地总体规划。
通过本次规划,我对湿地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她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独特作用的生态系统和景观,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环境和资源,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生态湿地规划与其它公园规划不同,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首要要素,以场地景观生态恢复为主要目的,对湿地生态环境氛围进行营造,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系统,最终达到生态经济与社会经济的互利共赢。同时本次规划也是我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让我有机会把以前所学零碎的知识系统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较完整的规划,加深了我对总体规划及一些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总体规划的基本过程、内容和方法。这次毕业设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地域、时间的限制,没能对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人文条件进行详尽的踏查,也没能对湿地生态多样性的恢复进行更专业、深入的研究。本次规划基本上满足了规范的要求,整个规划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我已经尽心尽力但是错误再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在评阅时批评指正。在此同时对各位恩师的指导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1989年);
【2】《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
【3】《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务院,2000年);
【4】《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部,2005年);
【5】《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北京市园林局 1993年)
【6】《潍坊市绿地系统规划》
【7】《潍坊市志·(上、下卷)_10301259》
【8】《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王浩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9】《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
【10】《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赍丽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
【11】《.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K.布恩 中国林业出版社
【12】《景观生态学》徐化成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