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提纲,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不会写提纲,或不习惯于写提纲。 结果,在盲目的材料堆砌中造成层次不清、纲目混乱、前后重复等现象。那么,如何撰写提纲?下面毕业作品网站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提纲的撰写方法,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如何编写提纲
毕业论文的提纲,可分简纲和细纲两种类型。
简纲一般用标题式语言标出纲目要点,概括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列出主要的纲、目,写明分为几个部分,几个层次,及相应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简纲拟定时,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可以用词与词组加以提示, 把材料名目与相应的论点组织、串连起来,编成有机的序列即可。 它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但是,由于这类提纲的内容是高度浓缩的,除非作者事先深思熟虑,做到了心中有数,否则会在具体内容展开时遇到困难。
细纲不仅有框架,有纲目,而且有内容,有细目。 换句话说,它在标明文章各部分标题的同时,还常用完整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 细纲需要写出的内容有:标题;序言要点;章标题;章标题下节标题(或节内容提示语);节标题之下层内容提示语;层内容要点及所用材料(论据、例证、数据、图表、公式的名称);结束语要点。 必要时,对于部分之间联系、过渡问题,也应当用提示性语言或关键词标识出来。 由于这类提纲具体详细,因此行文时就能依次展开,比较省时省事。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难易程度、自己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论文题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简纲还是使用细纲。 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一般在万字左右,加上初学者需要细密排序,因此,最好是使用细纲方式,写出三级或四级纲目关系的布局安排。 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文本初型生成的基础,所以需要精心打造。
提纲用序号排成逻辑序列。 其间文字的表述可用标题式,可用句子式,也可二者交插使用。 多数情况下,表示大小题目用标题式,表示内容用句子式。 所涉材料自然不能 “和盘端出”,而是标记出其名称,并提示出某书某页,便于寻查。
论文正文的纲目排列方式有交替式、队列式和纵贯式三种。交替式意味着汉字序数词和阿拉伯数字交替出现,通用的方式是:一、(用于章标题);(一 )( 用于节标题 );1、 ( 用于分层内容 ); (1)(用于层内几点问题)。 交替式纲目排列在文科论文中使用较为普遍。队列式即用阿拉伯数字分级排列,章标题的编号为“1,2,……”;节标题的编号为“1.1,1.2,…… ”,“2.1,2.2,…… ”;层标题的编号为 “1.1.1,1.1.2,……”,“2.1.1,2.1.2……”。 队列式纲目排列在理科论文中使用较为普遍。纵贯式不分级次, 结构上除了开头和结尾,本论部分只用序数词单线排列,一排到底。
它适应于细目繁多而相互之间呈平列关系的内容。 序号用“一、二、三……”或“第一、第二、第三……”,内容繁杂的可达二三十条。 这种写法在毕业论文中属于少数现象。
二、提纲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提纲在论文写作中具有普遍性效力,是论文草拟时有序展开的“路线图”。 提纲写得越详细,写起来越省力。 据有关统计资料证明,世界上先拟定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人数的 95%以上。
论文的提纲, 类似建筑工程中的图纸,可以帮助作者勾勒出全局的框架或轮廓,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程式安排。 提纲的编写,意味着论文框架的生成,意味着从无序走向有序,也意味着感性意图被转化为理性的整体蓝图。 有了提纲,意味着“理扶质以立干”,写起来,就有了可依据的图式,便于“文垂条而结繁”(陆机《文赋》)。 事实上,拟定提纲的过程,本身就是理顺思路的过程。 经过提纲上反复的推敲和思考,思维会更加周密,布局会更加有序,反映到行文内容和结构形式上,自然层次分明,有条有理。 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李渔《闲情偶寄》)。
不写提纲的同学,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写提纲的方式,没有形成“规划”的习惯。 在现代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毕业论文作者往往通过现有资料进行剥离、组合。 相当多的学生平时写文章没有写提纲的习惯,在“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盲目行动中“摸石头过河”。 到了写论文, 就来一个 “文心钓论”,将“钓”来的零甲碎片一块块地“缝”起来,结果是义脉不贯,臃肿重叠。 论文写作与文学小品写作截然不同。 写诗,写散文,往往是“意识流”的过程,确实有点“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味道。 因为文学作品,是情绪化的,感悟性的,事先定出逻辑框架反而会成为性情表达的桎梏。 而学术论文是理性化的,是研究成果的表述,需要在一种有序的逻辑框架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