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南 财 经 大 学
成人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姓 名 : 学 号 :
年 级 : 专 业 :
函 授 站 : 移动电话:
住宅电话 : 单位电话:
论文题目:试论信贷、税收、价格杠杆的不同作用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摘 要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逐渐成为银行利益和收益的来源,但是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基础条件落后,又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期限长等特点,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脆弱,不具备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税收的管理、执法、立法要紧扣"民生"主题,关注民生、贴近民生,并以此契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是经营杠杆原理、财务管理原理及联合杠杆原理。杠杆作用存在放大性,以微妙的作用创造出巨大的变化,企业在利用财务管理杠杆作用的时候必须谨慎,因为杠杆作用使用得当时能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当对其使用不恰当时则也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令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关键词:信贷;税收;价格杠杆
目 录
摘 要 2
目 录 3
第一章 阐述信贷、税收、价格杠杆的含义 4
1.1 信贷杠杆的含义 4
1.2 税收杠杆的含义 5
1.3 价格杠杆的含义 8
第二章 论证信贷的作用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信贷市场的特征及材料说明其所起到的作用 9
第三章 论证税收的作用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税收的种类征收特点及材料说明其所起到的作用 11
第四章 论证价格杠杆的作用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价格杠杆的形成及特点及材料说明其所起到的作用 13
第五章 阐述论点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第一章 阐述信贷、税收、价格杠杆的含义
1.1 信贷杠杆的含义
信贷杠杆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状况,通过调节利率和确定不同的贷款方向、贷款数量、贷款成本,以控制和引导资金运用、调整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比如,银行通过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早贷与晚贷款,时间长短,利率高低等办法,对生产和流通施加影响,进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在我国,这种调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宏观调节,即通过贷款在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分配和差别利率,压缩长线产品的生产,确保短线产品的发展,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2.微观调节,即通过贷款在不同企业间的分配和差别利率,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植,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和经营。
利用银行利率的高低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过热的时候,要提高利率,包括贷款的利率,这样人们就会减少投资。在经济低迷的时候,降低利率,人们就会贷款或是把存款拿出来进行投资,从而刺激消费.
信贷是以有偿使用、还本付息、限期归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特殊的资金运用形式。信贷资金的来源除国家拨给银行的自有资金和适应商品流转扩大的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外,主要来自各种形式的存款,包括财政存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这些资金由银行以贷款形式,满足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对资金的需要。
信贷杠杆的作用,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通过调节存款和贷款利率、筹集融通资金、确定贷款规模的方向等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信贷总规模的调控,可以调控流通中货币的数量,有助于社会供求总量上的乎衡;通过差别利率的运作,可以抑制或鼓励某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可以较有效地控制国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同时利用银行存款利率的升降变动,来改善社会总供求关系。当需求过旺时可适当提高利率,吸引存款,回笼货币,减轻对供给的压力,并使一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当市场疲软时,可适当降低利率,引导和鼓励适度消费。
为了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必须进一步搞好金融体制的改革。
1.2 税收杠杆的含义
税收杠杆是指是指国家依据税法,通过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纳税人之间利益分配,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功能。国家可以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设计,实行减税、免税、退税。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等鼓励或限制性措施,诱导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决策和消费选择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运用税收杠杆可以弥补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税收杠杆区别于其他经济杠杆的特点是:
法律强制性,税收杠杆对经济的调节,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依照法律程序强制地进行的,并不以被调节者的意愿为转移。
调节范围的广泛性,税收可以根据整个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向各经济成分各社会经济单位、各国民经济部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环节,乃至社会生活的其他一些方面征收。它可以按各种不同的调节目标,分别根据销售量、销售额、增值额、劳务收入或利润额征收;可以根据某些财产额征收;可以根据各经济单位对国有资源和资产的占用征收。因此,税收杠杆可以在比较广泛的范围内,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发挥调节功能。
区别对待的灵活性,税收杠杆可以根据政策要求,对不同经济成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流转环节、不同资源条件、不同收入性质和不同的社会行为等,分别运用种类不同和高低不同的税率,实行不同程度的减税免税、退税和加成、加倍征收,规定不同的起征点或免征额等。根据不同的调节目标,灵活选用各种不同的区别对待的手段。
调整的简易性,税收杠杆所引起的连锁反应面比较小,一般只影响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运用起来较为简便易行它不同于价格等其他经济杠杆,其调整和变动往往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
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所需的客观条件:
①要有一个合理安排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经济体制,促使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心国家税率高低和减免多少给本单位和个人利益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期望税收杠杆产生灵敏的反应。
②要有一个大体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资金市场、物资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这样才能期望企业按照税收杠杆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市场顺利地实现生产调整和资金转移。
③要有一套大体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便使国家税务部门及时掌握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情况,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动态,以作为调整和运用税收杠杆的依据。
④要善于把税收杠杆同财政、价格信贷利率、汇率、工资等其他经济杠杆配合起来综合运用,使之相辅相成,形成合力。
设置税种,一个国家税种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聚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是要使税收发挥广泛的经济杠杆作用。如果只是单纯地为取得财政收入,就没有必要建立许多税种,如中国在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时期,由于忽视甚至否定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才片面强调“简化税制”,更有人提出了“税利合一”的取消税收的主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之所以恢复和增设许多税种,就是要利用税收杠杆充分发挥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
确定税率,税率高低,除了解决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外,主要是给予不同纳税人以有利或不利、利大或利小的条件。税率高,体现国家要限制的意图;税率低,体现着国家要鼓励的意图。除高低不同的税率外,种类不同的税率也体现不同的政策。如累进税率比起比例税率更能体现限制的政策;而全额累进税率比超额累进税率也更能体现限制政策。
实行减税免税或退税也是税收杠杆的具体运用方法。但是,在新税制中,减税、免税的运用大大减少,从而,增强了税法的刚性。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可以照顾那些低收入的纳税者;免征额可以对所有纳税人都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当然,每个税种发挥的杠杆作用是不等和不同的。具体地分析和准确地把握它们的不同作用,对于建立合理的税制体系有重大意义。
运用税收杠杆对企业利润的形成、分配和使用所进行的引导和调整。税收调节作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商品经济中,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动机,是决定企业行为的主要因素,也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主要根据。它在企业目标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家利用税收调节企业利润,促使其提高微观效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缩小留利水平差距,引导企业基金使用方向。
对利润形成的调节,可分为对一般利润水平调节和对利润结构的调节两部分。
①对一般利润水平调节,是指通过税收分配,使一组企业都只
能获得适度的利润。对企业来说,这样的利润水平既不太高,以致使它失去加强经营管理的压力;也不太低,使它失去加强经营管理的动力,从而可以发挥税收促进提高微观效益的作用。
②对利润结构的调节,指通过差别税负政策,使不同产业和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企业获得的利润水平不同,从而可以发挥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调整的作用。以上对利润形成的调节,一般属于流转税的作用领域。
对利润分配和使用进行的调节,可分为对留利水平的调节和对留利使用的调节两部分。①对留利水平的调节,一般属于所得税的作用领域。合理的所得税率,要求在促使企业能够获得符合其各自主观努力所应得的不同经营成果,以及相互之间的留利水平不致过分悬殊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②对留利使用的调节,属于目的税的作用领域。通过目的税税种和税率的合理设计,要求能够对企业从留利中形成的各项基金在使用的方向和规模方面起到引导或抑制的作用,以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
税收调节只有在企业具有支配自己的税后利润和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向等,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所应有的权利的条件下,同价格、信贷、财政补贴和汇率等经济杠杆协调配合,并使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各得其所,才能有助于预期调节目标的实现。
税收杠杆在整个经济杠杆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同的税种,由于它的征税对象不同,其杠杆作用也不一样对于以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可以在价格固定的条件下,用来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用来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以及配合价格,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对于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可用来促进生产向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向发展。对于以资源和资产占用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可以用来调节企业间因客观条件不同所获得的级差地租或收益,促使在大体平等的条件下开展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对于以消费品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可以用来调节消费对于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则可以用来调节收入和社会总需求等等。由于不同税种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国家要利用税收杠杆来调节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就不能指望通过单一或少数几个税种来实现,而必须根据每个税种的征税对象及其特有的调节作用,统筹设计,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税收体系。
1.3 价格杠杆的含义
价格杠杆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措施促使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来引导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手段。
价格杠杆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一系列的比价差价。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杠杆很多,而价格杠杆、税收杠杆和信贷杠杆是最为重要的三大杠杆,其中价格杠杆更居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价格杠杆是影响力最强的经济杠杆,只要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价格的存在。价格杠杆的正确运动,是其它经济杠杆得以有效的前提,其它经济杠杆的运动,会受到价格杠杆的制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其调节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对生产的调节。价格杠杆能有效地刺激生产或抑制生产,调整生产结构。通过价格准确地计算和反映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通过价格杠杆,调整社会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2、表现在对流通的调节。价格杠杆调节商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商品差价和比价变动造成经营商品流通的经济主体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从而引导企业改变商品流向和调整交换的规模和结构。
3、表现在对分配的调节。价格是影响分配最直接的因素,它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分配的功能。它可以调节社会集团、各地之间的收益分配,同时也调节着积累与消费的重大比例关系,影响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
4、表现在对消费的调节。价格杠杆对消费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价格水平的高低,影响社会的消费量,影响消费总水平;二是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影响社会的消费结构。
第二章 论证信贷的作用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信贷市场的特征及材料说明其所起到的作用
信贷杠杆调节经济, 引导企业完成国家计划, 又与价格、税收不同, 它主要不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合理分配, 而是通过贷款, 以利率对企业的“ 区别对待, 择优扶持” , 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流通来实现的。
首先, 在贷款上“ 区别对待, 择优扶持”, 就是贷款要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安排计划和进行发放。对国家要求发展的部门、企业和产品, 在贷款上要支持其发展; 对国家要求限产的部门、企业和产品, 在贷款上要控制其生产。在一般情况下, 对农业、能源交通和收购农副产品需要的资金, 在计划上要打够留足, 优先保证。在实际发放时,无论对那个部门、企业和产品的贷款, 都要切实抓住经济效果。工业贷款要贷给那些原料有来源, 产品有销路, 成本低、收益大、创汇多的企业。对那些积极增产适销对路日用消费品的企业, 积极改变产品结构、转产市场急需产品的企业, 开发能源和节约能源的企业, 所需要的资金要特别关注。对国家限产产品, 要在限产计划内根据销售落实情况掌握贷款。对与大厂争原料、燃料、动力,捎耗高质量低的小厂, 要管紧, 甚至停止贷款, 促其关停并转。对那些质次价高长期积压没有销路的产品, 如果企业一面积压, 一面生产, 经过建议无效的要停止贷款。商业贷款要贷给那些积极购进农副产品和适销对路工业品并积极销售的企业。农业贷款要注意适时发放, 放在季节之前, 用在关键之上。要大力支持农村专业户和重点户因地、因人制宜, 广开门路, 发展多种经营, 要支持他们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本身的技术优势, 创造更高的商品率, 对专业户和重点户雇有帮手和带有徒弟的, 只要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也以贷款支持。中短期设备贷款要用于支持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的需要。这样, 运用贷款的贷与不贷, 贷多贷少, 保证供应或有控制地发放, 对企业生产流通的促进和制约就可以引导企业实现国家计划的要求, 向国家规定的方向发展。
其次, 在利率上“ 区别对待, 择优扶持” , 就是对不同贷款规定不同利率, 根据经营成果实行加息制度和浮动利率。在我国利率的高低不是自发地决定于资金的供求关系, 而是根据客观经济条件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计划地规定的。国家规定的现行利率,对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是月息6 输, 而农业社队生产费用贷款则比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低20%, 为月息千分之4.8, 对农业社队生产设备贷款低的幅度更大, 低了40%, 为月息千分之3.6, 粮食贷款低50% ,为月息3编, 农村社队集体和个人发展沼气贷款的利率最低, 仅月息2.1 肠。这样对国家积极要求发展的项目利率低一些, 一般发展的项目利率高一些, 体现了利率配合国家政策抓战略重点的要求。
第三章 论证税收的作用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税收的种类征收特点及材料说明其所起到的作用
税收杠杆调节经济, 引导企业完成国家计划, 则是通过规定各种合理的税率和适时开征新的税种, 配合价格政策, 进一步合理分配国民收入, 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收益水平来实现的。
首先, 对不同产品规定不同税率。调节生产不同产品企业之间的利润水平。这种调节主要表现在工商税上。企业利润的高低,除了与企业自身经营好坏有关以外, 还有很多客观因素, 如产品定价的高低, 技术装备的优劣, 占有资源的丰欠, 交通运输的方便与困难等等。由于存在这些客观因素, 往往勤俭经营的企业, 获利不一定多, 不讲核算的企业反而赚钱不少。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要解决这个矛盾, 就必须在价格不动的前提下, 通过税收杠杆调节企业的级差收人, 对利润高的产品规定高的税率, 降低其利润水平, 对利润低的产品规定低的税率, 提高其利润水平, 给企业创造一个大体均衡的外部条件, 使企业在同等经营管理的水平上取得大体相同的利润。我国的烟、酒、糖、手表是高级消费品, 不能降低价格, 薄利多销;对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利润也不能不加限制, 所以, 工商税对这些产品的税率分别规定为6%, 60%, 40%, 40%, 是现行税率中最高的七而农药、化肥是支农产品, 需要积极扶持鼓励发展, 但是这种产品价格定得低, 利润又少, 又不能提价销售, 所以工商税规定它的税率为3%, 在现行税率中, 是最低的。只有通过税收的这种调节, 才能调动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的积极性, 引导企业完成国家计划。
其次, 对同一产品按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税率, 调节不同地区的收益水平。这种调节主要表现在农业税上。农业税在合作化以前, 即在地主、富农经济存在的时候, 它调节了各阶层的收人。在现阶段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我国地域辽阔, 各省之间, 各地区之间, 甚至各县之间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别都比较大, 土地多少和肥沃程度不同, 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不同, 生产费用水平不同, 等等。经济收人水平也就因此而异。为了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 农业税就不能也不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个税率, 而必须正确规定地区间的差别税率。1958年国家规定全国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 % ,并根据这个平均税率结合各地情况分别规定了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税率,最高的为19%, 最低的为13% , 省所属各地区的税率, 由省和县根据上级规定的平均税率, 分别加以规定。这种地区差别税率, 既有统一集中, 又有灵活机动; 既能保持全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税负担大体平均, 又能适应各个地区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实践证明,它是能够调节我国农村不同地区集体经济收益水平的一个好办法。同时, 农业税按常年产量征收, 常年产量评定时, 一般低于当年实际产量, 评定之后, 在一定时期内不作变动, 因勤劳耕作和采取新的措施而增加的产量不多征, 因怠工耕作和管理不善而减少的产量不少征, 这就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善经营管理, 实行科学种田,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更好地完成国家的农业生产计划。
第三, 对所得额分级数规定不同税率,调节不同所得额的收益水平。这种调节主要表现在工商所得税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 工商所得税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征收的, 它把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纳人国家预算,调节资本家的收入, 节制资本的积累, 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即从1958 年起, 工商所得税就主要是向集体所有制企业征收了。工商所得税调节集体企业收人, 1963年以前, 是采取全额累进税率,1963年以后将全额累进税率改为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是按全部所得额累进征收, 累进的程度比较大。超额累进是把全部所得额分为若干级数, 所得额每超过一个级数, 仅就超过的部分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收, 纳税人实际负担率小于计税的税率, 纳税负担增加较少, 累进的程度较为缓和。事实证明,超额累进比全额累进优越得多, 它既可以做到所得多的多征, 所得少的少征, 无所得的不征, 调节不同所得额的收益水平, 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 又可以避免全额累进在累进交又点上出现负担不尽合理的现象。
第四, 配合国家政策, 开征新的税种, 调节一些特殊需要调节的方面。例如, 当前能源紧张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强能源开发, 大力节约能源消耗, 以有利于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可是现在全国每年还有2,000万吨石油用作普通燃料烧锅炉。由于油煤比价不合理, 烧油比烧煤浪费人民币80 亿元。在目前石油调价一时定不下来的情况下,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国家决定开设了新税种, 从1982 年7月起征收烧油特别税, 对烧油单位实行从量定额征收, 原油每吨征收40 一70 元, 重油征收70元。这样, 借助税收杠杆, 解决油煤比价不合理而造成的不利节油的矛盾, 同时推动了企业加快改造烧油为烧煤的进程。
第四章 论证价格杠杆的作用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价格杠杆的形成及特点及材料说明其所起到的作用
价格杠杆调节经济, 引导企业完成国家计划, 主要是通过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规定和调整各种比价和差价, 合理分配国民收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流通来实现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家根据价格方面的实际情况, 主要调整了各种产品的比价。首先, 调整了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为了改变工业品价格偏高, 农产品价格偏低的不合理状况, 国家利用价格杠杆, 大幅度地提高了粮、棉、油、猪等18 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增加了粮棉超购加价的幅度,开展了农产品的议购议销业务。这样, 通过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的调整, 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得到了合理的分配,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完成国家计划, 发展农业生产, 扩大商品流通, 改善市场供应,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涨, 起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 调整了农产品比价。农产品比价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内部的关系。在我国一般是指粮食价格同其它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粮棉比价、粮油比价、粮麻比价等等。在农业生产中, 各种农产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归根到底是由粮食生产状况决定的。安排农产品比价, 必须以粮食价格为中心。粮食价格如果不稳定, 就会严重影响其它农产品价格和整个市场物价的稳定。因此,对粮食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必须十分慎重。建国以来, 国家曾经几次调整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比价, 对促进各种农作物按比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1979 ~ 1981 年在提高18 种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时, 对有的比价却没有处理好, 如在提高油菜籽收购价格时, 对油菜籽统购基数定得低, 超购加价幅度大, 造成平均收购价格高, 破坏了粮油比价关系, 不少农村出现了大种油菜与不种夏粮的矛盾。四川温江专区有的县竟出现了只种油菜不种夏粮的“无粮” 公社。为了保证粮油计划的全面完成, 国家决定从1983年起对油菜籽收购实行计划控制和比例计价相结合的办法, 即核定收购计划, 固定统购超购比例, 农民交售的菜籽在计划以内的,40 %按统购价结算,60 %按超购价结算; 计划以外的由农民自由处理、或按统购价卖给国家。这种指令性计划和价格杠杆相结合的办法运用是十分巧妙的, 它把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调节融合在一起了, 可以预料, 它将会使种油菜和种夏粮的收益趋于合理, 有利于安排夏粮和夏油的种植计划, 促进粮食和油菜生产的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三, 调整了工业品比价。工业品比价反映的是工业生产内部的关系。在我国, 原料、燃料工业品与加工工业品之间的比价、以矿产品为原料与以农产品为原料制造的商品之间的比价, 问题较多。我国原料、燃料工业品的价格比较低, 其原因一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掠夺的后遗症; 二是生产原料、
燃料工业品企业的亏损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979年以来国家利用价格杠杆提高煤炭、焦炭、钨金矿、生铁、钢锭、水泥、木材等燃料和原料的出厂价格, 降低了机械和电子等工业产品的价格, 从而缩小了采掘工业产品与加工工业产品的比价, 促进了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协调发展。
1983年元月, 国家大幅度降低了化纤织品的价格, 适当提高了棉纺织品的价格, 棉布和涤棉布的比价由原来的1:2.4 缩小到1:1.4 。比价缩小后, 纺织企业生产这两类产品的利润比较接近, 积极性将会提高, 同时, 购买化纤织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样, 国家运用价格杠杆, 调节生产, 扩大流通, 指导消费, 将得到积极的结果。
第五章 阐述论点
从上可见, 价格、税收、信贷三大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价格对企业收人的增加或减少, 具有比较直接、见效也快的优点。但它不能象税收那样: 对不同产品的利润水平、同一产品不同地区的收益水平、同一纳税人的不同所得额进行调节。同时, 价格和税收涉及的面都很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能随时变动, 没有信贷那样的及时灵活和无孔不人。
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包括利息)、税金和利润组成的。在生产成本、利息、税金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和降低商品价格, 就要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利润; 反之, 在价格、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调整税率和利率, 也要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利润。按照这个关系, 如果国家要鼓励对某种产品的使用, 把价格定得低一些, 利润就会相应下降, 为了不影响这种产品的生产, 就必须调低税率, 保证企业必要的利润, 同时还要保证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要。反之, 如果国家要限制对某种产品的使用, 把价格定得高一些, 利润就会相应上升, 企业就愿多生产, 容易超过市场的需要, 造成积压, 为了引导企业按照国家计划生产, 就必须提高税率把过高的利润用税收形式纳人国家财政。同时对企业有控制的发放贷款。在这里, 价格就起到调节消费(鼓励和限制) 的作用, 税收起到调节企业利润水平(保证企业必要的利润和约束企业盲目追求利润) 的作用, 信贷起到调节生产(支持生产和控制生产) 的作用。三大杠杆配合运用, 共同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运用三大经济杠杆不仅要互相配合, 在不同时期还应有不同的质点。在当前农产品收购价格要保持墓本稳定, 整个价格体系难作大的变动, 信贷已经扩展到了各个领域的情况下, 应着重运用税收杠杆, 加快税制改革的步伐。
结 论
正确熟练地运用杠杆原理,回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取得杠杆收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能够灵活面对风险,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每个财务管理者或企业家的目标。从理论层面对资本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界定最优资本结构,并结合财务杠杆原理分析财务杠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利用财务杠杆实现资本结构优化的应用方案;运用经营杠杆原理,分析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相关性,设计通过调节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控制经营风险的措施;通过分析杠杆收购的作用及风险,合理确定杠杆收购筹资的财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佑军. 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J]. 经济论坛, 2004, (15) .
[2] 梅霜.财务杠杆在企业负债筹资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11).
[3] 徐海涛.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联合杠杆的应用[J].经济师,2006(2).
[4] 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教材,2006年版.
[5] 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6] 侯婉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知识经济,2008.
[7] 巴凤珠. 浅谈企业基于杠杆理论的风险控制[J]焦作大学学报, 2006,(01) .
[8] 王爱俭.信用风险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9] 李炳炎,徐银.金融深化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0] 陈浪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1] 聂庆平.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2] 曾康霖.信用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13] 玛格里特.米勒[美],王晓蕾,佟焱,穆长春译.征信体系和国际经济[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4] 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致 谢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几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其次,本篇论文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题目的选择、提纲的编
写,还是论文的成稿,指导老师都以他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事物本质
极强的把握能力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指导老师的
细腻和耐心让时刻感到如沐春风。在此,对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两年来的关心和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