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阴 工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汽车服务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控制策略设计
指 导 教 师:
2012 年 1 月 16 日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采用了2个离合器,将原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档位与2个离合器重新进行了配置,当车辆以某一档运行时,将下一个档位实行预先啮合挂档,车辆达到换档点后只需切换2个离合器的动作即可完成换档.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拥有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成本低及自动变速器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与乘坐的舒适性的特点,可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
一.DCT产品发展前景
DCT是基于手动变速器技术发展而来, 集MT和AT两种变速器的优点于一身, 即保证了车辆的动力性, 又改善了驾乘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且与具有50年发展历史并广泛生产的6速AT 相比双离合变速器已经具有成本竞争性, 已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中国有大量的MT生产设备,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和设施开发DCT 产品, 毋须过多的增加开发成本, 因此中国有适合DCT产品生产的基础和条件。由于变速器的需求范围很广, DCT 技术(齿轮传动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不仅只限于汽车变速器, 在其他运输机械行业, 也能产生同样应用的效应。双离合变速器是一项具有技术创新性的变速器系统, 是未来变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相信随着上述几个方面的改善和提高, DCT 将会逐渐走向市场, 最终取代现有手动变速器。
二.现有DCT产品的结构和特点
现阶段开发的DCT 产品大致有双离合器单轴输出、组合双离合器单轴输出和组合双离合器两轴输出3种结构型式。双离合器单轴输出型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设备和技术, 与手动变速器零部件机加工难度相当, 有效地降低了开发成本。组合双离合器单轴输出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采用了由两个多片式离合器集合而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和由实心轴及其外部套筒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输入轴, 其偶数齿轮组和奇数齿轮组分别通过外部套筒和实心轴与两个离合器相联接。挡位变速系统采用的是奇偶挡同边布置, 单输出轴。这种型式的变速器结构紧凑, 占位空间小, 适用于布置空间有限的变速器。组合双离合器两轴输出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范和结构最为典型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变速器采用了组合双离合器和双轴传动的结构。这种型式缩短了变速器的轴向长度, 有效地改善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系统刚度, 适用于轴向尺寸要求较小的整机结构, 与双离合器单轴输出结构相同, 也存在着与双离合器共轴输出同样的技术难点和高开发成本。同双离合器单轴输出结构一样, 要求为变速器预留相对大的布置空间。
三.双离合器系统
目前车用DCT 采用的双离合器系统有干式离合器和湿式离合器两种形式。
(1)干式离合器
干式膜片弹簧单片离合器具有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分离彻底、转矩过载保护、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辅助动力等优点[ 10] 。干式离合器可以通过压板和飞轮吸收较大热量, 对滑磨产生热量的速度不敏感, 但因为空气散热较慢, 热量不易在短时间内散发出去, 因此它受滑磨产生的总热量的限制。干式离合器适于在短时间内结合, 这样滑磨时间短, 产生热量少。
(2)湿式离合器
湿式离合器有较好的可控性和控制品质, 结构比较单一, 具有压力分布均匀、磨损小且均匀、传递扭矩容量大、不用专门调整摩擦片间隙等特点。由于它用液压油强制冷却, 允许起步时较长时间地打滑和高挡起步而不会烧损衬面, 寿命可达干式离合器的5~ 6倍, 广泛用于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上。但处于分离状态中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主、从动摩擦片之间因经过润滑油相互滑转, 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 使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相应降低。
四.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双离合器变速器使用两个离合器,但没有离合器踏板。先进的电子系统和液压系统像控制标准自动变速器那样对离合器进行控制。但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各离合器单独运转。一个离合器控制奇数挡(一挡、三挡、五挡和倒挡),另一个离合器控制偶数挡(二挡、四挡和六挡)。这样,不需要中断从发动机到变速器的动力传送就可以换挡。 其工作方式如下:
驾驶员也可以选择完全自动模式,从而将所有换挡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在这种模式下,驾驶体验非常类似于普通自动挡车。由于双离合器变速器可以“逐渐退出”一个挡位并“逐渐接入”另一个挡位,因此减少了换挡冲击。更重要的是,换挡是在负载下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完成的,因此可以始终维持动力输出。
五.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建模
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主要由3个功能模块组成:控制系统模块、双离合控制模块和同步器控制模块。
参考文献
[1] 荆崇波,苑士华,郭晓林.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 机械传动, 2005,(03)
[2] 吴佐铭,褚超美,顾健华,祁鹏华.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8,(11)
[3] 牛铭奎,葛安林,金伦,徐彩琪.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简介[J].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2,(12)
[4] 吴光强;杨伟斌;秦大同;;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5] 张俊智 王丽芳.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规律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6] 张劲.轿车的电控自动变速器及其发展趋势[J].汽车与配件.2008(Z1):48-53
[7] 褚超美,王军伟.不间断动力换档技术的新亮点——双离合器变速器[J].汽车与配件.2008(11): 44-46
[8] 牛铭奎,葛安林金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系统[J].汽车技术.2006(6): 1-3
[9] 文婷. 博格华纳Dual Tronic TM 双离合自动湿式离合器和控制系统[ J] . 汽车与配件, 2005, ( 14) : 28~ 30
[10] AUDI A G.Audi TT 3.2 quattro with shift gearbox(DSG)[J].Audi World,2003 (2):20-24
[11] Kulkarni M, Shim T, Zhang Y. Shift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 J] .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7, 42: 168 ~ 182
[12] Sachs Z F. Du al clutch transmission system [ J] . Power train Systems for Passenger Cars, 2004, ( 1) : 22 ~ 23
[13] Kimberley W. A tw in step forward [ J] . Automotive Engineer,2005, ( 5) : 20 ~ 21
[14] 姚晓涛, 秦大同, 刘振军.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仿真分析[ 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 1 ): 13~ 17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课题研究内容:
DCT产品发展前景;
现有DCT产品的结构和特点;
双离合器系统;
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建模
课题研究的手段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已经学过的相关专业的书籍,以及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且经过整理,分析,独立完成本课题的设计任务。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该文献综述查阅的资料较为广泛,分析清晰明了,对课题的理解程度较透彻,对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适中,未超出其能力范围,按计划能够较好完成该设计。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手写签名)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课题选题严格符合专业领域研究内容,开题答辩准备充分,答辩过程层次清晰、拟研究内容明确、拟研究方法适当。
经开题答辩小组讨论决定,同意开题。
负责人: (手写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