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考试软件都是针对某种特定考试而开发的,其生成页面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界面,不能适应社会各种客观题考试。由此可见其可拓展性并不好,软件的可复用性差,基于此,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界面自适应动态生成解决方案来自动化生成考试界面。
随着软件系统开发技术的进步,现在不少软件系统开始采用三层架构开发。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 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换.
用三层结构主要是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三层结构包含:表示层(USL),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1: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2:业务逻辑层: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3:表示层: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WEB方式也可以表现
成:aspx, 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
采用三层架构的界面自适应软件实际上是为了实现界面的极大限度复用。软件复用的思想最早是在1968年NATO的软件过程会议上提出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软件复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软件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元素的过程。软件复用不同于软件移植和共享。软件移植是指对软件进行修改和扩充,使之在保留原有功能、适应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可以运行于新的软硬件平台。而复用则指在多个系统中,尤其是在新系统中使用已有的软件成分。共享是在一个系统中多次使用一个相同的软件成分。
组件技术是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面向对象技术之后的软件开发的标准方法体系,是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的延伸。
组件的定义多种多样,例如:组件是经过封装、有定义完备接口的可发布软件包[CBSE 1999]。软件组件是具有接口义务的合成单元,并且明确规定了所有背景的依赖关系。软件组件是由第三方进行合成的主体,可以独立部署[Szyperski和Pfister 1997]。组件是软件实现的一种内聚包[D'Souza和Wills 1998]。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组件的定义中未给出任何的具体实现技术。组件具有独立性,能够独立的开发分发;组件具有接口性,所提供的服务被明确,完备的定义,同时也明确、完备的定义了期望从外部得到服务的接口;组件具有合成性,能够与其它组件合成,可定制部分属性而不用修改组件本身。
当今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迁移到web平台上。Web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其核心就是网页设计,但它的重点主要是在功能方面。要超越桌面应用程序, Web应用程序必须提供简单、直观和即时响应的用户界面,让他们的用户花更少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事情。
随着组件技术的成熟,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动态生成自适应界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