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内容(与论文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根据文献[9]所述:文献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1904年,英国人J.F.尼科尔森制造了第一台三向测力仪,使切削力的研究水平跨前了一大步。1915年,俄国人乌萨乔夫将热电偶插到靠近切削刃的小孔中测得了刀具表面的温度(常称人工热电偶法),并用实验方法找出这一温度同切削条件间的关系。1924~1926年,英国人E.G.赫伯特、美国人H.肖尔和德国人K.科特文各自独立地利用刀具同工件间自然产生热电势的原理测出了平均温度(常称自然热电偶法)。近20年来,新兴的宇航工业的诞生,数控机床和适应控制机床的出现,尤其是近10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兴起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甚至已经推动人们向整体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工厂的目标进军。自六十年代末开始,美、日、德、英等国普遍采用近代先进的电子检测仪器迸行金属切削的研究,例如用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H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俄歇电子光谱仪(AES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离子探针质谱仪(IPMS)、能散射X光分析仪(EDXA)和X光衍射仪等来研究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变形、刀具的磨损和己加工表面质量,甚至现在已发展到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直接对切削过程进行动态观察研究。又加上电子计算机、电视录相机的应用和各种动态测力仪、光测弹性应变仪、红外测温技术、高速摄影机、快速退刀技术等进一步完善,使国外从七十年代开始,金属切削的研究已从宏观观察进入到微观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从静态研究进入到动态研究,从单项因素的研究进到多项因素综合研究。
目前,针对在线测量刀具切削过程中的动态力,以及测量刀具温度的方法和实现各国学者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近代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取得了很多新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在动态切削力方面,虚拟机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切削实验中的数据采集中,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偏重于对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的集成开发,也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利用新的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据库等等。在温度采集标定相关的切削实验研究中,我重点关注应用现在利用红外线扫描刀具表面发射信号,再通过数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动态的误差小的被测目标的温度参数,这一方面的研究报告。就以上内容,本人查询相关资料如下:
文献[10][11]介绍了在线测量动态切削力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设备方面的知识实例。同时,定性研究动态特性,分析动态测量的理论误差。文献[8]梁良博士对原型外圆车刀的刀片进行红外光谱发射率标定,进而通过红外测温实验的方法获取原型外圆车刀在切削过程及切出瞬间刀片前刀面温度场的特征。同时,采用在刀具上嵌埋人工热电偶的方法,对切削过程刀具上几个特定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测量。文献[12]利用红外测温仪扫描工件得到部分数据, 然后通过matlab 软件插值构建工件温度场, 并对该方法得出的温度进行误差分析。文献[13]是在传统切削速度加工相关技术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归纳了高速切削中切削温度实验测定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 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文献[14][摘要]建立了基于拉格朗日增量法的切削有限元模拟模型并分析了正交干切削6061 T-6过程中切削力以及切削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包括切屑形态以及应变、应力、应变速度和温度的分布。
同时针对相关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以及技术支持,本人也查看了一些论文文献,在此列出部分内容:
文献[15]文献介绍了目前主流切削力仪器的传感原理,和测量特性。文献[16]介绍了一种刀具一工件自然热电偶无损标定装置。该装置根据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将中间导体作为热源,使标准热电偶和待定热电偶的热端等温,完成标定工作。该装置还可对刀片冷端温升进行补偿。文献对标准热电偶和待定热电偶的热端是否等温进行了检验,证明该装置有足够的标定精度。[17]介绍红外测温仪在线监测精密加工过程中车削工件的温度场。对在线测温度系统进行设计,并针对车削工件温度监测准确度进行分析。
未来利用红外线对测量温度标定的实验技术会逐渐成熟,同时目前越来越多的金属切削刀具温度的研究选择利用这种方法或者对其改进的。总结资料,我认为这种实验技术应该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 周泽华主编.金属切削原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2] 袁哲俊.金属切削实验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3] 杨化建,王勤贤.测力传感器研究的发展综述[J].山西机械 2003,(1).
[4] 李娟,徐宏海,袁海强.切削力测量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6 Vol.19, No.6
[5] 王蕾.切削力测量仪的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5,16
[6] 康文利,伊淑梅,卢永霞.切削力数据实时采集及处理的虚拟仪器设计[J].矿山机械 2004,11
[7] 刘战强,黄传真,万熠,艾兴.切削温度测量方法综述[J],工具技术,2002 36:3-6.
[8] 梁良.面向绿色的热管刀具散热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博士论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1.04.08
[9] 成都工具研究所,国外金属切削基础理论研究的动向[R] 2005,8
[10] 刘晓东.应变式切削测力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9,5
[11] 隋天中.三向测力仪标定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J].测量技术1990,7
[12] 陈东生,李尚政.车削工件温度场的构建与误差分析[R],工具技术2003,Vol.37,No.12
[13] 何振威,全燕鸣,林金萍高速切削中切削温度研究方法[R].现代制造方法 20 05(8).
[14] 林峰.干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数值模拟及试验[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15] 卢文祥.切削测力仪的发展概况[J].振动与动态测试,1985,3
[16] 陈五一,常兴,钟国晋.刀具-工件自然热电偶无损标定装置[J].1994,11 No.4
[17] 陈东生,李尚政.红外测温仪在车削工件温度场监测中的应用[R].传感器技术 2002 Vol.21 No.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