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拓展了全新空间,其理想目标是: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通过自身改革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中心,由此形成所有资源的无缝隙集成、零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即时反应的管理体系。电子政务肩负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使命。电子政务的持续、深入发展,将为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我国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出全新的制度环境。 http://www.16sheji8.cn/
〔关键词〕 电子政务,行政体制,空间
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最高评价标准已从过去的土地、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变为以信息能力为最高参数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信息的把握和支配能力,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要素之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政府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但同时也更具备了进一步改革的思想基础、方向指南与技术准备。作为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典范,电子政务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大矛盾
1.崭新的电子政务工作形式与陈旧的政府组织结构的矛盾。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是条块分割的二维模式,是纵向层级和横向职能制的矩阵结构。纵向层级制的行政组织系统由纵向的若干层次构成,形成一个金字塔状。横向职能制的组织结构由横向的若干部门构成,实施垂直领导。
电子政务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将政府各个部门整合起来,公众享受政府服务只需一个入口,不必再一个一个“衙门”去拜访的串行工作方式。电子政务希望展现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公共服务结果可能是,公众一次性地将办理业务所需的证明材料或其他文件传递给一个政府业务处理入口,政府内部业务处理可以并行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并行式办公方式并非简单的“一站式”或“一厅式”的服务,很多部门简单地集合办公,而是后台系统的协调统一工作。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转移至网上实现,这种电子政务要求的后台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与政府“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的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尖锐。 http://www.16sheji8.cn/
2.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墨守成规的法律建设之间的矛盾。伴随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进,人们对于电子政务的需求已经不只停留在浏览政府网页,知悉一些政府法规的状态上,而是希望可以通过政务平台可以与政府进行交流。这时电子政务法规的不健全对于电子政务的制约就逐步显现出来,如电子邮件是否具备法律效率,电子签名是否合法等。
环顾世界电子政务法规建设现状,世界各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目前处于无统一规范、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我国目前要建立相关的法规确实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电子政务法规的制定不同于传统法律法规,并非对于电子政务的事事都要有个说法,应该抓住重点逐步完善。主要集中在电子签名的有效性、信息公开程度等方面做出规定或者司法解释,这是目前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核心问题。
3.政务活动的安全性要求与为公众服务的信息开放之间的矛盾。政务活动不同于商务活动,它关系到党政部门、各大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因为政务信息比商务信息更为敏感,所以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安全第 一”的思想一直贯穿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
同时,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政府的大多数部门和大多数公务员承担着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大多数信息是为公众服务的,是需要为公众所知悉的。电子政务倡导的就是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信息的流通,使公众更好的享受政府服务。
由此,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成为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如何把握安全与开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政府机密哪些是可公开信息;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摆脱“安全绝对化”倾向。
(二)三大难点
1.电子政务一体化即业务关联性较强的政府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一体化。标准不统一、管理流程不畅通等,是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中的老问题,如今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复杂,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并将给未来全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构成极大障碍。
2.数字鸿沟的出现同样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建设。随着政府“E化”的加深,电子政务反而可能进一步强化社会不均,因为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是那些无法上网、无力应用高科技手段的弱势群体。若数字鸿沟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有可能加大贫富分化,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出现。而尽管我国已经拥有1.11亿上网人口,数字鸿沟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3.电子政务计划成功率的低下同样困扰着建设者。作为一个新兴项目,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初期,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也还在探讨之中。这就使得即使是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或事务处理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了。如何提高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率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三大滞后
1.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滞后。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子政务的推行,打破了原有政府的金字塔之间的界线,构成了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传统政府的金字塔式结构改变成平面化、无中心的网络结构,网络中没有权威,行政机关原有的领导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政府官员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事实上,人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人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http://www.16sheji8.cn/
2.电子政务统一规划滞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我国相对滞后,既缺乏宏观规划,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系统内自上而下的纵向推动;一种是地区内横向推动。从理论上讲,可以大大加速我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但是,如果两者之间缺乏协调,那么最终就会产生严重的兼容性问题。还有,技术标准上的条块分割,是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3.对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明显地滞后于电子政务实践。历史上几乎每一项重大科技进步,都是以理论上的突破为基础和先导的。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问题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政策上所存在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政务本身的发展。目前,理论的研究工作已经明显地滞后于实践。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政务的实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电子政务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拓展了全新的空间
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上,政府形态经历了专制型——管制型——管理型——服务型等几种。未来政府的理想目标是: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应该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心,形成所有资源的无缝集成、零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即时反应的管理体系。服务型政府的模式是,EG—G:电子政府—政府;EG—B:电子政府—企业;EG—C:电子政府—公民;EG—E:电子政府—公务员。根据这种模式,电子政务的实施,除了要解决信息收集、过程建模、系统集成、安全保密技术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政府职能要做相应的转变,要公开公共信息,尽量公开政府部门掌握的、目前尚处于封闭状态的大量公共信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要规范业务流程,明确每项业务所包括的内容及程序,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随意性;要加强相互沟通,通过网络纵向及横向的信息同步更新,防止各个部门成为信息孤岛;要讲求实用有效,在认真做好系统分析及设计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一)外网中电子政务实际应用网络的建设将是今后的重点。在门户网站已基本建成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应用网络的建设上来。国家“863”计划“中国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课题组组长许光建教授认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设备阶段、基础网络建设阶段、应用环境建设阶段和系统链接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实现了在一个政务体系内应用的纵深发展,但是各政务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还远未实现,不同政务环境间尚需有效的整合,系统链接将是中国电子政务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专网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焦点,也是今后政府加大投资的主要领域,应当引起各服务厂商的重点关注。目前我国的外网建设已基本结束,而内网(局域网)仅仅实现了联接到互联网,大量信息资源库建设尚处于空白阶段,内网的很多功能都无法进行。而各地的政府网络的联接存在很多问题,中央政府网站和地方政府网站、地方政府各部门网站之间几乎是互不联接,严重制约了全国电子政务业务的发展,这正是因为电子政务专网目前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站缺乏有机联系所造成的。 http://www.16sheji8.cn/
(三)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和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要求,进一步设计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结构。加快推进中央政府已定的建设项目,边建设边发挥效益,要在整合外网平台、建设门户网站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项目要稳步推进;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快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办法,使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振兴我国信息产业密切结合,促进创新能力增强,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实施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研究建立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机制。
电子政务肩负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使命。要以技术创新推动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保障和促进技术创新。目前来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追踪的潮流。综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状况,有一些普遍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改革现有的行政程序;充分运用信息手段;重视建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致力于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等。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的资金、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流动,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机制不好,资金、技术、人才就会向更有利的国家与地区转移,可见,政府改革已经成为了争夺世界资源的一种手段。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所指出的:“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电子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政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在于手段,更在于体制。要解决这个问题,改革才是关键。”要真正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就要与行政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通过改革来克服原有体制的缺陷,实现政务改革与信息技术创新的结合与相互促进。一方面是技术手段的创新直接支持了体制改革展开,另一方面则是改善了的体制环境反过来又对技术创新及效能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与促进作用。 http://www.16sheji8.cn/
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国情所期待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服务型的、高效率的政府,是一个决策科学、行动有力、响应迅速、技术先进的政府。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并不轻松:在革除原有弊端,加强自身调控能力的同时,又要注意不压抑民间经济自身的活力;在对外注意合乎全球规则的同时,又要对内创造性地推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对各国政府的确已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如能抓住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方法、手段、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契机”,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我国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使我国政府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高度重视下,电子政务在新世纪必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