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聚焦于智能传感电子护具应用下的跆拳道技战术。智能传感电子护具作为新兴技术产物,改变了传统跆拳道竞赛的计分模式与训练反馈机制。技战术涵盖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进攻、防守、反击等动作策略,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战术布局与调整。
2.研究方法相关文献
现有研究方法多样。部分学者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特定高水平赛事中运动员使用电子护具时的技战术表现,总结演变特征。还有研究运用实验法,对比使用传统护具与电子护具训练的运动员,探究其对技战术形成的影响。此外,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借助电子护具记录的精准数据,深入剖析技战术运用的量化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本文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丰富参考。
2.1 电子护具对技术动作的影响与适应性研究
电子护具的引入显著改变了传统跆拳道技术动作的得分机制,进而推动技术动作的精细化发展。马捷(202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电子护具对击打力度、角度和部位的精准识别要求,促使运动员优化技术动作的发力结构和轨迹,例如旋风踢等高难度动作的得分率显著提升[1]。华世民等(2022)以奥运冠军吴静钰为案例,指出电子护具下运动员需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打时机,以适应护具对有效得分的判定标准,从而提升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3]。杨子喆等(2023)基于DaeDo电子护具的统计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旋风踢动作在电子护具下的得分率变化,强调技术动作与护具灵敏度的匹配性对比赛结果的关键影响[10]。
此外,胡明越和辛志洋(2022)指出,新规则下电子护具对技术使用的限制与激励并存,例如推踢技术因护具对近距离击打的敏感性提升而成为核心得分手段之一[6]。李爱华等(2024)则从训练方法角度提出,电子护具下需结合动态反馈技术优化推踢技术的训练流程,以提升运动员在实战中的技术适应性[2]。
2.2 电子护具对战术运用的重构与优化
电子护具不仅改变了技术动作的得分逻辑,更推动了跆拳道战术体系的重构。李海丽(202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电子护具下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快速突进+精准击打”的战术组合,以规避传统护具中因人为判罚导致的战术不确定性[7]。刘雯婧和付强(2023)进一步指出,不同护具类型(如电子护具与传统护具)对战术运用的差异性显著,电子护具下运动员需更注重空间控制和节奏变换,以利用护具对连续击打的加分机制[11]。
李心奇(2022)从训练对策角度提出,电子护具的使用要求教练员重新设计战术训练方案,例如通过模拟护具反馈数据训练运动员的战术决策能力,以适应新规则下的比赛节奏[8]。黄文敏(2024)则强调,电子护具的实时数据反馈功能为战术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运动员可通过分析护具记录的击打数据调整战术重心[9]。
2.3 电子护具对跨项目训练与规则协同的启示
电子护具的影响不仅限于跆拳道领域,其技术逻辑对武术等格斗项目的训练方法创新具有借鉴意义。朱宏义(2022)通过对比武术与跆拳道的发展路径,指出电子护具的应用需结合项目特点进行适应性改造,例如武术短兵护具的电子化需兼顾安全性与得分灵敏度[4]。马杰威等(2023)在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提出,武术短兵护具电子化的实现路径需以跆拳道电子护具为参考,通过传感器精度优化和算法升级提升判罚准确性[5]。
3.结论建议
综合现有文献,智能传感电子护具对跆拳道技战术影响显著。其改变了计分规则与反馈机制,促使运动员进攻更积极、防守策略多样化,战术布局也更具针对性。研究方法上,案例分析、实验法与数据挖掘等各有优势,为全面探究技战术演变提供了多元视角。
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数据来源,不仅关注高水平赛事,也纳入不同层次比赛数据。同时,结合长期跟踪研究,深入剖析电子护具对运动员技战术发展的持续性影响。在优化策略方面,依据不同运动员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提升研究对实际训练与竞赛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捷.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技战术影响[J].青海体育科技, 2023, 66(2):33-35.
[2] 李爱华,郝欣,刘冬冬.跆拳道推踢技术在电子护具下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探索与分析[C]//2024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北京邮电大学, 2024.
[3] 华世民,韦伟南,石杰传,等.跆拳道电子护具对运动员技术表现的影响与建议——以奥运冠军吴静钰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 30(8):80-82.
[4] 朱宏义.电子护具的应用对武术,跆拳道发展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12):82-84.
[5] 马杰威,阮文翩,陈海东,et al.武术短兵护具电子化应用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C]//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体育工程分会).2023.
[6] 胡明越,辛志洋.新规则下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技术使用的影响[J].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4):26-28.
[7] 李海丽.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比赛技战术运用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2(28):174-180.DOI:10.16655/j.cnki.2095-2813.2201-1579-9373.
[8] 李心奇.新规则及电子护具使用对跆拳道训练的新要求与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2(31):52-55.
[9] 黄文敏.电子护具在竞技跆拳道比赛技战术中的应用[J].优格, 2024(8).
[10] 杨子喆,贾孟尧,刘林,等.基于DaeDo电子护具统计的竞技跆拳道旋风踢动作得分率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 31(1):205-207.
[11] 刘雯婧,付强.运动员在不同护具类型的跆拳道比赛中运用技战术的差异性[J].运动精品, 2023, 42(12):80-83.DOI:10.3969/j.issn.1004-2644.2023.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