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设计/研究内容及计划
1.设计内容
系统的设计采纳了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模式,后端选用了Django框架,这是一个高效且功能全面的Python Web框架。系统主要分为员工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学生模块:
(1)系统首页信息展示模块:在非登录状态下,系统仅向用户开放首页信息及统计分析页面的浏览权限。首页信息囊括了客房总量、客房类型、最近退宿记录、新增用户及操作日志等核心数据。统计分析页面则通过数据可视化界面,直观展示了客房信息、用户信息及住宿数量等统计数据。此外,系统首页还配备了全局搜索功能,管理员通过输入相关信息,如客房号,系统即可展示客房的基本信息、所属类别及住宿历史(若存在)。
(2)注册与登录模块:该模块专注于员工的注册与登录流程,注册过程需经过邮箱验证,不符合规范者将无法完成注册。信息注册成功后,系统采用MD5加密技术对密码进行保护,有效保障了员工的信息安全。同时,系统提供了密码重置功能,若员工遗忘登录密码,可通过输入邮箱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即可重置密码。为进一步提升账户的安全性,系统引入了多因素认证机制,如电子邮箱验证等,确保账户的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使用体验。
(3)客房管理模块:员工在该模块中可自由新增、编辑及删除客房信息,涵盖客房号、客房类型、客房位置、客房状态及住宿情况等详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客房搜索与筛选功能,员工可根据客房号、客房类型等字段进行搜索,快速定位客房。此外,客房评价功能允许员工收集用户对客房的评价,为其他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助力其做出更明智的住宿决策。该模块还详细展示了每间客房的特征信息,如基本信息、位置及住宿历史等,为其他员工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系统还提供了高级搜索功能,员工可根据客房号、类型等更多字段进行筛选,以更精确地查找所需客房信息。
(4)客房类型管理模块:在此模块中,员工可对客房类型进行新增及删除操作,包括设置类型及记录新增时间等,以优化客房分类管理。员工还可通过类别名称及创建时间等字段进行排序搜索。
(5)用户管理模块:员工在该界面可对用户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用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及用户卡等。在用户详细信息界面,系统展示了用户的住宿历史记录,统计了用户所有已住宿过的客房。
(6)客房住宿管理模块:在这个界面中,员工能够执行一系列与客房住宿相关的操作。这些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对用户信息的查询和管理,对客房信息的检索和更新,以及记录和查看住宿时间等相关信息。通过这个模块,员工可以方便地跟踪和管理客房的借出和归还情况,确保客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住宿服务。
(7)个人资料管理模块:员工可在本界面执行个人资料的更新操作,涵盖头像、个人签名及联络方式等项目。具体而言,员工可上传新的头像图片,以反映其个人形象;编辑个人签名,展示其独特风格;并更新其联络信息,包括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这些功能,员工能够维护其个人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便于在工作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8)通知模块:系统内所有由员工执行的操作均将被详细记录,并随后向管理员发送相关通知。
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不仅能够执行员工所能进行的各项操作,还具备以下专属功能:
(1)操作日志模块:此模块详尽地记录了管理员及员工在系统内进行的所有操作,涵盖客房信息、用户信息及客房住宿信息等各个方面,旨在便于管理员或员工对过往操作进行复审与核查。
(2)数据下载模块:该模块支持系统中各类相关数据的下载与导出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客房信息、用户信息及住宿信息等数据的导出操作。
(3)API管理模块:此模块全面记录了系统内部所有的应用程序接口信息,管理员可在此模块进行信息的校验与核查工作。
(4)员工管理模块:作为管理员的专属模块,此模块允许管理员对员工信息进行更新与删除操作,涉及员工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的维护。同时,管理员可在此界面进行权限的授权工作,包括操作日志查看、数据下载、API管理等权限的分配。当管理员赋予员工上述权限后,员工即可在权限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操作。
2.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2 周):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第二阶段(3-4 周):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功能设计,完成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等任务。
第三阶段(5-8周):进行系统的功能详细开发。编写代码,实现系统功能,完成各个模块的开发工作。在这个阶段需要遵循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采用模块化的开发方式,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需要注意代码的健壮性和安全性。
第四阶段(9-10周):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漏洞和 bug,并进行修复和完善。在这个阶段需要全面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第五阶段(11-12 周):撰写设计文档、资料整理及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