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1.研究背景
1.1电商直播与小红书平台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商行业迎来了新的变革,直播电商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模式。根据相关研究,直播电商通过实时互动、产品展示和即时反馈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购买意愿。小红书作为新兴的社交电商平台,凭借其独特的社交生态和内容分享模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的用户。小红书平台不仅提供了一个分享生活方式和消费体验的社区,还通过直播功能为商家和消费者搭建了直接互动的桥梁。
1.2动漫游戏卡牌市场的兴起
动漫游戏卡牌作为一种新兴的热门商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收藏价值,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动漫游戏卡牌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相关研究,2024年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显示,动漫游戏卡牌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动漫游戏卡牌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与动漫文化的紧密结合,激发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购买欲望。
1.3直播互动性与冲动性消费的研究进展
直播互动性是指在直播过程中,主播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通过弹幕、评论、点赞、抽奖等方式进行的实时互动。研究表明,直播互动性能够显著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连接,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其次主播的个人魅力、专业知识和互动技巧对观众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此外,互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意性也能够有效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购买意愿。
冲动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受到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即时购买行为。有研究表明,情绪因素、从众心理、产品稀缺性等都是触发冲动性消费的重要因素。
1.4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切入点
1.4.1特定平台和产品的研究不足
大多数现有研究集中在一般的直播电商环境,对小红书和动漫卡牌的研究相对较少。小红书平台的社交属性和内容生态与传统电商平台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影响直播互动性和冲动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
1.4.2互动性与冲动性消费的直接关系研究不足
现有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探讨直播互动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缺乏对互动性与冲动性消费直接关系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在动漫卡牌这一特定领域,互动性如何通过影响观众的心理和行为来促进冲动性消费,仍需进一步研究。
1.4.3实证研究的不足
大多数现有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更准确地量化直播互动性与冲动性消费之间的关系,为商家和平台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营销策略。
鉴于上述研究现状和不足,本研究将聚焦于小红书平台上的动漫卡牌直播互动性,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其对观众冲动性消费的影响机制,为电商社交媒体营销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研究目的
互联网技术的迭代驱动了电商模式的深刻变革,直播电商由此兴起,并逐步成为主流销售渠道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融合了社交与电商属性的平台——小红书,凭借其独特的“内容社区”生态,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积累了庞大且活跃的用户群体。与此同时,动漫卡牌作为兼具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的新兴商品,精准契合了年轻一代的消费偏好,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平台上的动漫卡牌直播虽然发展迅速,但其核心驱动力——即直播互动性如何影响观众的冲动性消费行为——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的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因此,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直播电商领域,深入探究小红书动漫卡牌直播互动性与冲动性消费之间的作用路径,不仅具有理论必要性,更具备紧迫的现实意义。
小红书动漫卡牌直播互动性是电商社交媒体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无法解决直播互动性对观众冲动性消费的影响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小红书平台动漫卡牌销售的转化率和商家的经济效益。因此,本课题将从小红书平台的电商社交媒体营销出发,在分析小红书动漫卡牌直播互动性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主播因素、互动形式因素和观众因素等方面深入研究直播互动性对观众冲动性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促进小红书平台动漫卡牌销售的发展,为电商社交媒体营销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3.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深化对电商直播互动性的理解,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小红书平台上直播互动性在电商领域作用的理解,深化对直播互动性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认识。当前,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直播互动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但针对小红书这一特定平台以及动漫卡牌这一特定商品类别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本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电商直播互动性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数据。
完善冲动性消费理论体系,本研究有助于弥补现有冲动性消费理论在直播电商环境下应用导致的缺陷,进一步完善与冲动性消费相关的理论体系。在小红书动漫卡牌直播的特殊情境下,观众的冲动性消费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主播的引导、互动形式的创新以及观众自身的情感体验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可以丰富冲动性消费理论的内涵,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电商直播环境。
3.2实践意义
优化直播营销策略,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小红书动漫卡牌直播互动性与观众冲动性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简化传统营销策略研究流程。与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相比,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影响观众冲动性消费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些发现,商家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直播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和投资回报率。
提升消费者体验和平台效益,针对目前小红书动漫卡牌直播互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互动形式单一、互动效果难以衡量等,本研究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创新互动形式、提升互动质量,不仅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还能促进小红书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和商家销售业绩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红书平台和动漫卡牌商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电商社交媒体营销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和更理性的消费指导。
4.国内外研究现状
4.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对直播电商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根植于消费者行为学与数字媒介传播理论的交叉领域,尤其受到社会临场感理论(Social Presence Theory)和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的理论支持。自2020年以来,随着直播购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其独特的实时互动性、情感化和社交化特征引起广泛学术关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体系。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主播特质、互动设计、心理机制与情境因素四个维度展开。
例如,Dang&Hoang(2025)通过量化研究发现,主播的专业性(expertise)、可信度(trustworthiness)与吸引力(attractiveness)显著提升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意愿,并进一步识别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这一路径中起到关键调节作用。Fanetal.(2024) 则运用博弈论模型,从平台-主播-消费者三方互动视角揭示,实时评论、打赏互动和限时促销等设计可通过创造紧迫感和归属感,有效促进销售转化。这些研究突出体现了国外学者对直播情境中“人-货-场”关系重构及其心理影响机制的深入挖掘,兼具理论创新与方法论严谨性。
4.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研究始于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营销的本土化实践,近年来在“新消费”浪潮和文化消费兴起的背景下发展迅速。自2022年以来,学界持续关注直播电商中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尤其聚焦于主播人设、互动策略、情绪驱动及特定商品类型(如文创、动漫衍生品)的影响。黄小霞(2025)从社交媒体营销的整体框架出发,指出其通过信息渗透、社群影响和情感共鸣多路径作用于消费者决策过程;张琰(2025)及王明明、汪明艳(2025)则强调主播表现力、促销政策与场景氛围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直接触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研究高度关注现象级消费文化,如动漫周边收藏型消费的“谷子经济”和情绪消费,严雪雁、王茂福(2025)通过虚拟民族志方法发现,直播拆卡行为不仅满足收藏需求,更成为青少年获取情感慰藉和社群认同的重要仪式;戴俊骋(2025)和靳星星(2025)则指出该类消费的核心驱动力从功能价值转向情感与文化价值。此外,黎敬鹏(2023)和郑敏(2023)的学位论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互动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存在情感信任和临场感的中介作用,显示国内研究方法日趋实证化和精细化。
4.3文献评述
综合国内外文献可知,现有研究已从多个理论视角和实证层面揭示了直播电商推动冲动性购买的心理与机制因素。国外研究强调整体理论建构与多变量机制验证,善于整合心理学、营销学与行为经济学模型,研究方法严谨,结论普适性较强;国内研究则更注重本土实践和新兴消费现象的分析,反应灵敏,贴近市场实际,尤其在文化消费、情绪型消费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三方面明显不足。其一,多数研究集中于普通快消品或一般性电商情境,针对动漫衍生品、“谷子”等文化产品的垂直细分领域的实证研究仍较为稀缺,难以深入揭示文化情感要素与直播冲动购买之间的特异性路径;其二,虽然情绪消费获得广泛关注,但情绪价值与主播互动、社群动态及消费动机之间的交互效应尚未得到系统性的模型整合与实证检验;其三,国内部分研究仍停留在现象描述或局部对策分析,理论深度不足,且缺乏对消费者中长期后悔情绪、重复购买的行为反馈。
基于此,本研究将聚焦动漫衍生品直播领域,引入“情绪价值”作为核心变量,系统考察主播专业互动、情感互动等互动特性通过情绪体验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分析其是否存在消费后悔等后续行为效应。旨在弥补现有研究在垂直文化消费领域的理论空白,并为相关企业优化直播策略、实现可持续营销提供依据。
5.参考文献
[1]Dang P H ,Hoang T V . The Role of Streamer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Presence in Driving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A Study in Live Commerce with Self-Efficacy as a Moderator[J].Journal of Promotion Management,2025,31(6):913-932.
[2]Fan X ,Zhang L ,Guo X , et al. The impact of live-streaming interactivity on live-streaming sales mode based on game-theoretic analysis[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24,81103981-103981.
[3]Dang P H ,Hoang T V . The Role of Streamer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Presence in Driving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A Study in Live Commerce with Self-Efficacy as a Moderator[J].Journal of Promotion Management,2025,31(6):913-932.
[4]黄小霞.社交媒体营销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12):67-69.
[5]张琰.直播电商领域的营销策略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5,(16):21-23.
[6]孙志宜,孙玲通,李新雨,等.网络直播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贸,2024,(01):84-88.
[7]吴静.网络直播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探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0(04):86-88.
[8]李杰.直播情境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综述[J].北方经贸,2022,(09):49-53.
[9]王明明,汪明艳.电商主播特征对消费者在线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J].时代经贸,2025,22(05):83-86.
[10]毛丽娜,李可欣,易仙,等.主播赋能电商直播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基于小红书直播的双案例分析[J].现代商业,2024,(08):15-18.
[11]郝园园.2024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数字出版,2025,3(02):21-28.
[12]林可欣,吴真玮,董凌峰.不同类型产品下直播互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J].现代商业,2025,(12):73-76.
[13]刘青.社交媒体营销对网店销售增长的经济影响[J].商场现代化,2025,(15):38-40.
[14]严雪雁,王茂福.“谷子经济”:情绪价值驱动下的青年文化消费实践——基于直播拆卡的虚拟民族志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5,46(05):147-155.
[15]戴俊骋.“谷子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人民论坛,2025,(10):92-95.
[16]靳星星.“情绪消费”带来新风口[J].商业观察,2025,11(12):9-12.
[17]张雅蒙.我国青少年群体二次元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商业,2025,(04):31-33.
[18]李珮.情绪消费:为心情买单[N].金融时报,2025-07-24(004).
[19]黎敬鹏.直播互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
[20]陈文丽.谷子经济热度攀升发展痛点亟待重视[N].中国商报,2025-09-10(001).
[21]郑敏.电商直播情境下主播互动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