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 刘本叶,叶和春,李国凤.抗癌新药紫杉醇的研究概况[J].植物学通报,1995,12(3):8-14.
[2] 金涛,李铁晶,吴桐,等.紫杉醇抗肿瘤机理与毒副作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6):816-819.
[3] 何颖,谈锋,谢建平.红豆杉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519-523
[4] 周东坡,平文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34.
[5]崔宇,郑春英,刘松梅,吴丹. 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概况. 黑龙江医药,2007, 20(1)
[6] 李能章,彭远义.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2004,4(2):69-71
[7]马玉超,赵凯,王世伟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J].茵物研究(Fungal Res),2003,1(1):28-32
[8] 黄瑞虎,刘会强,迪丽拜尔·托乎提,秘 嘉. 植物内生菌及其宿主植物研究概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27(1):76-79
[9]林福呈.紫杉醇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微生物学报,2003
[10]张理珉,陆和生,游洪云,等.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物鉴定[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5):385-387
[11]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