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1、选题背景
转子加热炉作为钢铁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其设计涉及到热力学、燃烧理论和传热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紧张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优化转子加热炉的设计,提高其能源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现有转子加热炉普遍存在热能利用率低、燃料消耗大以及污染物排放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对转子加热炉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更高效、环保的加热设备,符合当前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2、选题依据
研究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优化转子加热炉的设计,提高其加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这对于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升转子加热炉的技术水平,还可以为其他类似设备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针对现有转子加热炉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将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设计计算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这将有助于解决钢铁行业在热处理过程中面临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
先进性和实用性:本课题将引入先进的热传导技术和智能温控系统,提高加热炉的加热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通过优化炉膛结构和材料选择,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转子加热炉的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研究集中在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改进燃烧室结构,如采用更加合理的气流分布和燃烧器配置,提高了炉温的均匀性和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蓄热材料和热回收技术,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国内学者还积极探索智能控制系统在转子加热炉中的应用,以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和能耗的降低。然而,目前国内转子加热炉的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以及智能化程度不够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转子加热炉的设计方面同样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将智能控制系统引入加热炉中,实现了温度的精确控制和能耗的实时监测。同时,他们还在不断探索新型燃烧技术和清洁燃料的应用,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环境污染。此外,国外学者还注重从材料科学和热力学角度出发,对加热炉的炉膛结构和热传导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设备的热效率和可靠性。这些研究成果为转子加热炉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三)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开发一种高效、节能的转子加热炉设备。通过采用先进的热传导技术和优化的炉膛结构,确保热量在炉膛内的均匀分布,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引入智能温控系统,实现加热温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保证转子材料的热处理质量。此外,还将对设备的热效率和结构稳定性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确保其在长时间运行中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2、研究意义
技术提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望推动转子加热炉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为钢铁行业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加热设备。
环保贡献:通过优化设计和智能控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有助于降低钢铁行业的环境负担,推动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提高加热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行业示范: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其他类似设备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推动转子加热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韩立志,羿宏雷,付敏,等.一种桉树爬树修枝机的结构设计[J/OL].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6[2024-09-27].
[2] 刘军,牛瑞坤,张益铭,等.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低速大力矩超声电机设计[J/OL].压电与声光,1-8[2024-09-27].
[3] Zhang L ,Huang H,Sun L, et al.Sequence-controlled dynamic covalent units enable decoupling of mechanical and self-healing performance of polymers[J/OL].Science China Chemistry,1-9[2024-09-27].
[1] 侯启炀.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振动控制及管道阻尼减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3.
[2] 王军.延迟焦化装置能耗控制浅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22(001):038.
[3] 张建斌.蜡油加氢装置设备节能分析及效果[J]. 2021.DOI:10.3969/j.issn.1009-9859.2021.01.012.
[4] 张李强.热处理过程流体—温度—组织—应力的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20.
[5] 李良.基于代理模型的石化多级离心泵优化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23.
[6] 成建民.加热炉步进机械液压系统设计[J].冶金设备, 2023(6):43-46,112.
[7] 张亢.推进式加热炉横向运输装置结构分析及改进[J].数字化用户, 2022(12):167-169.
[8] 朱广宏,耿培涛.ADAMS仿真技术在机械手设计中的应用[J].冶金动力, 2023(3):83-85.
[9] 刘嘉,孙福卿,付秀宁.高线厂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设计[J].冶金设备, 2023(S02):000.
[10] 方大磊.PLC在环形加热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设备, 2023, 40(1):37-43.DOI:10.16443/j.cnki.31-1420.2023.01.009.
[11] 吴玮玮.加热炉炉温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业加热, 2024, 53(2):50-52.
[12] 薛强,吴迪,赵露,等.防垢反相破乳剂的研制与应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23, 31(12):58-63.
[13] 曾小川,张耀,王焕焕,等.气凝胶隔热保温涂料在加热炉保温涂层修复技术中的应用[J].涂料工业, 2022(004):052.
[14] 常潇源,董学武,赵仁杰,等.基于SolidWorks Composer的火车轮毂智能锻造生产线可视化设计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3, 58(2):91-96.
[15] 景婧.步进式加热炉装钢动态定位系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2(004):000.
[16] 彭加利,李佳龙.感应加热炉闭式冷却循环系统的应用[J].工业加热, 2023, 52(3):10-13.DOI:10.3969/j.issn.1002-1639.2023.03.003.
[17] 黄雯婷.管式加热炉辐射吊钩强度分析[J].中国机械, 2023.
[18] Zhang J , Tan Z , Hu W ,et al.STUDY ON VIBRATION AND THERMAL EXPANSION OF HEATING FURNACE MANIFOLD BASED ON FLUID SOLID COUPLING METHOD[J].Heat Transfer Research, 2023.DOI:10.1615/heattransres.2023046783.
[19] Xu J , Li B , Qi F .Modeling effects of swirl burners on the heating quality of slabs and flame morphology in a walking-beam reheating furnace[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es, equipment, economics, 2024(Pt.B):248.DOI:10.1016/j.applthermaleng.2024.123273.
[20] Chowdhury R K , Chandra K R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FOR COMPOUND HEATING RESISTANCE FURNACE FOR OPTIMIZATION OF FURNACE EFFICIENCY[J].i-Manager s Journal on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