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1.1题目背景
影像技术在现代医疗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内部器官和组织的详细信息,随着医学影像数据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影像诊断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数据量大、诊断耗时和人为误差等。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和分类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为医学影像的自动分析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构建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
1.2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领域开展了大量深入且前沿的研究工作。许多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辅助诊断系统。例如,一些研究团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肺部 CT 影像进行分析,能够自动检测出肺结节,并对其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他们采用大规模的临床影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通过不断优化算法结构和参数,使得系统对肺结节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同时,在肺癌早期诊断方面,国外研究还注重多模态影像数据的融合,如将 CT 与 PET 影像信息整合,以更全面地评估肺病灶的代谢活性、形态特征等信息,为精准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依据。此外,对于肺病灶的跟踪与随访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辅助医生监测病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医学科研院校和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到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中。在算法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针对肺部影像数据特点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提高了对肺小结节的检出率。在数据资源利用上,部分研究团队整合了国内多中心的医学影像数据,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影像数据库,为模型训练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数据支持,以提高系统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肺病灶诊断的泛化能力。并且,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致力于开发商业化的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软件,推动相关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应用。不过,与国外相比,在一些高端算法研究和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临床转化速度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与技术创新。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开发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允许医生上传影像数据并获取诊断结果,辅助医生进行高效、准确诊断的深度学习系统,从而提高医疗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
开发一个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需要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影像的自动分析和疾病识别,主要为医生提供辅助服务,通过实影像数据获取与存储模块、影像预处理模、病灶检测与定位模块、病灶特征分析模块、诊断报告生成模块、可视化交互模块,来实现系统的可行性,因此对这六种核心模块实现如下功能的研究方案和方法如下:
(1)影像数据获取与存储模块:连接医院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或其他影像数据源,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建立完善的数据索引和管理机制,方便后续的数据调用和处理。
(2)影像预处理模块:可以使用python进行归一化、去噪、图像分割等处理,经过预处理的影像可以重新存储到数据库或者以新的文件格式保存,方便后续模块调用。
(3)病灶检测与定位模块: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变体,对预处理后的肺部影像进行自动分析,检测出肺内可能存在的病灶区域。通过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技术,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信息,并在影像上进行标记和标注,以便医生直观地查看病灶的具体情况。
(4)病灶特征分析模块:提取病灶的多种特征信息,包括纹理特征、密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例如,通过灰度共生矩阵计算病灶的纹理复杂度,分析病灶的密度分布情况,以及测量病灶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几何参数,为病灶的定性诊断提供量化依据。结合临床知识和医学统计数据,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倾向,例如通过构建特征模型与已知良恶性病灶特征库进行对比匹配,给出初步的诊断概率。
(5)诊断报告生成模块:根据病灶检测、定位和特征分析的结果,自动生成规范化的诊断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影像检查信息、病灶的详细描述(位置、大小、特征、良恶性倾向等)以及诊断建议等。提供报告编辑和审核功能,允许医生对自动生成的报告进行手动修改和完善,确保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最后将报告存储并可方便地导出和打印。
(6)可视化交互模块:开发友好的用户界面,能够直观地展示原始影像、预处理后的影像、病灶标记结果以及诊断报告等信息,方便医生进行查看和操作。提供交互工具,如放大、缩小、平移影像,调整图像显示参数,以及对病灶进行手动标注和测量等功能,使医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深入分析影像数据,提高诊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2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
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后端开发框架采用PyTorch框架,可以有效灵活的处理数据,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中,数据通常是大量的肺部影像,如 X 光、CT 等,提高数据利用效率。PyTorch也支持医学影像进行预处理,如归一化、裁剪、旋转等操作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他的子类模块支持复杂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提取影像特征。
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前端开发框架采用Vue.js框架,可以使用件化的开发方式,对于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界面构建非常有利。例如,可以将影像显示组件、诊断结果展示组件、用户操作按钮(如上传影像、切换视图等)等分别构建为独立的组件。在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中,需要与后端服务器进行通信,以获取诊断模型的分析结果、上传影像数据等。Vue.js 可以通过axios等工具轻松地进行 API 调用。
数据库选用MySQL,MySQL是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因为是开源所以没有版权的纠纷,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利用mysql作为数据库的存储,不仅它的存储速率比较快,而且还可以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开发环境为数据库MySQL 8.0,编程开发工具软件PyCharm、WebStorm。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重点:
1.调查与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相关的资料及背景,明确需求
2.根据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需求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
3.根据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需求合理规划功能模块
4.熟悉常用的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和开发工具
难点:
1.设计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与需求合理的数据库关系
2.系统设计与架构
3.功能模块的集成与实现
前期工作:
学习python基础语法以及对应的影像框架开发,学习影像相关算法CNN、RNN等,熟悉前后端开发环境,进行开发,记录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第1周——第 2 周:选题、收集资料、确定工具、理解题目、开题报告、确定提纲。
第 3 周——第4周:结合题目进行调研实习、需求分析(需求说明书)、开发计划(项目计划书)、总体流程图设计等。
第 5 周——第 6 周:配置软硬件环境、安装相应的软件包、设计和搭建系统后端数据库,前后端能联调连通。
第 7 周——第 10 周:实现肺病灶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核心功能。
第 11 周——第 15 周:完成程序测试和调试阶段,系统能基本完成设计任务的要求。并于13周前完成初稿,提交评阅前至少完成3次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