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目录
1研究输送线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输送机械现代及发展趋势
2.1技术发展趋势
1.向大型化、高效率化、无保养化和节能化发展。
2.2 产品发展趋势
3 方案的设计
3.1离合小车的设计
3.2 传输线轨道及外机架的设计
3.3凸轮轴打标装置设计
3.4链轮张紧装置的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研究输送线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要在当前市场需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迅速地提高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以最低价格、最好的质量、最短的时间去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普通传送机已不适应批量生产要求,非同步积放式小车传送机则综合了PLC,微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气压技术等先进技术,有利于生产节拍的提高, 稳定性好,停车精度高, 制作、调整、维修、保养十分方便。最适宜加工大批量、高精度,生产周期要求短的零件。
非同步积放式小车传送机在机械加工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非同步积放式小车传送机的发展,一方面是全功能、高性能,系统可靠性大,工艺布置灵活;另一方面是简单实用的经济型非同步积放式小车传送机,具有自动传送的基本功能,操作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密封、安全。
现代运输物流产业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物流的高度发展与工业化发展过程相一致。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工厂”的形成,日本经济奇迹及其工业化进程都得益于先进的物流系统。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历也告诉我们,建立或运用先进的物流体系,能更快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美国波音飞机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我国的海尔集团无不借助先进的物流体系保证其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动化物流输送系统。它包括辊道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升降机,板链,差速链,小车式环行输送机,轻型悬挂输送机和通用型悬挂输送机等。他们的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当中,有利于我们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种输送机在工业中的具体运用。差速链输送机采用特制铝型材组成的差速链适用于家电,仪表,办公自动化等产品的装配,检测,返修。外形美观,结构简单,实用,噪音低。可完成多功能的自动化工作。板链将工件连续的送入下道工序,完成产品的装配,调试,返修等输送流程。广泛用干家电,摩托车,食品,轻工等行业。辊道输送机广泛使用于家电,办公自动化设备等行业,在生产流水线中起衔接,储存,装配和运输的作用。其结构紧凑,装拆维修方便,安全,清洁,经济实用。带式输送机广泛使用于仪器仪表,食品,轻工业等精密产品的输送和装配作业。其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输送平稳。悬挂链用干工件的远距离的空中传,广泛用于家电,仪表,食品,邮电等流水作业行业。主要型式为轻型悬挂链和通用悬挂链。折板式垂直连续输送机是用于设备及楼层之间的接送装置,广泛用于家电,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垂直输送工作。主要有往复式和连续式,分为Z,C,E型。可见传送机的运用的重要意义。
2国内外输送机械现代及发展趋势
2.1技术发展趋势
1.向大型化、高效率化、无保养化和节能化发展。
2.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信息化发展。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将先进的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光缆技术、液压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应用到机械的驱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以适应多批次少批量的柔性生产模式。目前已出现了能自动装卸物料、有精确位置检测和有自动过程控制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传送机上还装有微机自诊断监控系统,对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维护。
3.向成套化、系统化、综合化和规模化发展。将各种运输机械的单机组合为成套系统,加强生产设备与物料搬运机械的有机结合,提高自动化程度,改善人机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寻求参数与机种的最佳匹配与组合,发挥最佳效用。重点发展的有港口散料和集装箱装卸系统、工厂生产搬运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商业货物配送集散系统、交通运输部门和邮电部门行包货物的自动分拣与搬运系统等。
4.向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发展。许多通用运输机械是成系列成批量的产品,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通用化程度,可采用模块组合的方式,用较少规格的零部件和各种模块组成多品种、多规格和多用途的系列产品,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也可使单件小批量生产运输机械的方式改换成具有相当批量和规模的模块生产,实现高效率的专业化生产。
5.向小型化、轻型化、简易化和多样化发展。有相当批量的运输机械是在一般的车间和仓库等处使用,用于代替人力和提高生产效率,但工作并不十分频繁。为了考虑综合效益,要求这部分运输机械尽量减少外形尺寸,简化结构,降低造价和使用维护费用,按最新设计理论开发出来的这类设备比我国用传统理论设计的同类产品其自重轻 60%。由于自重轻、轮压小、外形尺寸小,使厂房建筑结构的建造费用和运行费用也大大减少。
6.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设计质量。进一步应用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与精度。开展对运输机械载荷变化规律、动态特性和疲劳特性的研究,开展对可靠性的试验研究,全面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概率设计法、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利用CAD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相衔接,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一体化。
7.采用新结构、新部件、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产品性能。结构方面采用薄壁型材和异型钢,减少结构的拼接焊缝,采用各种高强度低合金钢新材料,提高承载能力,改善受力条件,减轻自重和增加外形美观。在机构方面进一步开发新型传动零部件,简化机构,以焊代铸,采用机电仪一体化技术,提高使用性能和可靠性。在电控方面开发性能好、成本低、可靠性高的调速系统和电控系统。今后还会更加注重运输机械的安全性、重视司机的工作条件。
2.2 产品发展趋势
运输机械行业优先发展的重点产品,应具备产品的性能指标高、性能稳定和运行效率高等特点。为适应时代需求,这些产品还必须达到环保效能好、节能、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和操作性能好等要求,是用户优先选择的技术水平高的产品或是新型的国内空白产品。这些产品包括:
1.仓储及自动化运输成套设备,包括:标准系列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立体停车库、无轨巷道堆垛机系列、自动搬动车系统、大规模流水生产线电控及管理系统、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单车吊重50~1250k g,速度10~20米/分)、重型板式输送机(单件载荷500~2000公斤、速度0.5~5.5米/分)和各种型式货架储存系统等。
2.大型露天矿连续、半连续开采工艺运输成套设备,包括:(4000 ~6000t/h)大型排土机、带宽B=3000毫米胶带输送机、机电总体设计技术及压带式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等。
3.固体垃圾分拣处理系统,包括:给料机、圆筒式筛分机、堆肥倒堆机、垃圾压装机和自动化垃圾搬运起重机等。
4.具有发展前景、市场看好的特色产品,包括:①D X型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②自移可转式胶带输送机;③耐腐蚀的螺旋输送机;5超高温埋刮板输送机;⑤各种旅游与货运索道;⑥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 ⑦工业自动灌装、码垛成套设备;⑧垃圾处理专用抓斗起重机;⑨轻小型起重设备;⑩高速行李输送系统;柔性启制动装置;称量与配制样系统;大规格垂直挡边输送机;多用途门座起重机;集装箱式包装机;气垫式皮带机电子秤等。重要基础零部件,包括:①硬齿面减速器;②液力减速器;③ 高速大功率耦合器;5液压缓冲器;⑤索道专用新型抱索器,脱挂器; ⑥盘式制动器;⑦集装箱吊具;⑧自锁式夹轨器;⑨液粘传动装置等。
“十五”期间,起重运输机械行业要适当限制发展一批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性能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用户尚可接受,或具有能耗较大、机电一体化程度一般等特点,或者产品技术水平属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产品。其中包括:TV型电动葫芦、小型带式输送机、5~5tD Q Q D型吊钩式起重机、料耙起重机、槽宽为764m m以下的中型刮板输送机和ZQ型减速器等。“十五”期间,还要淘汰一批产品技术指标落后,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安全性能不好,现用户很少订货,并有替代产品,其技术水平处于国际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产品。如:W1001机械式挖掘机、桥式加料起重机、冶金脱锭起重机、揭盖起重机、TD62型固定带式输送机、A sT1单梁吊和软齿面传统型减速器等。
3 方案的设计
3.1离合小车的设计
达到上述输送生产线设计要求我选择了非同步链传动装置。即设计一个可以在规定位置停止的离合小车,如下图
图2.1 工件小车简图
应用钢带离合器的非同步传送。链轮套在轴上,当离合器钢带在弹簧作用下处于张紧状态时,链轮就固定在轴上,小车被连续运转的传动链带向下一个工位。当凸快由摆动气缸停止机构的作用向上抬起时,离合器钢带松开,链轮空转,小车停止。等加工完成后,松开停止机构,离合器又重新张紧,又进行传动。小车后部设计一个档杆,故可在任一工位寄存小车。
3.2 传输线轨道及外机架的设计
本车式传送装置采用上下轨道式,小车可循环使用,在传动链轮处设置了弧形弯道,使小车可沿此弯道平稳翻转。传送轨道如图
图2.2 传动轨道简图
小车在轨道上运行,通过两端的翻转机构,小车可在下轨道运行,实现循环使用。本轨道由型材(铝合金方管)机架支撑。
3.3凸轮轴打标装置设计
凸轮轴打标装置设计为一个气动夹紧机构,简图如下,
图2.3气动夹紧机构简图
动作图如上,当小车到达打标工位时,由控制位给电磁阀信号气缸一二抬起工件,然后气缸三带动小车向工件运动一段行程停止,由气缸四带动小车夹紧,进行打标。打标结束后,先气缸四退回,然后气缸三退回,最后气缸一二带动V形快下降,完成打标。
3.4链轮张紧装置的设计
由于此链传动装置太长(约20米)必须加链轮张紧装置,如示;
图2.4链轮张紧装置简图
设计一可滑动的滑块,滑轨。滑块中设计有轴承,密封圈,轴承盖,滑块由一拉杆相联接,拉杆的另一端用螺母压簧张紧连轮,张紧力约1000N。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得玺,裴垠欣 .机械设计.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10
[2] 杨光友,朱宏辉 等.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2
[3] 中国纺织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 .画法几何及工程图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
[4] 黄继昌,徐巧鱼,张海贵,范天保,季炳文 .实用机械机构图册.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6
[5] 陆玉,何在洲,佟延伟.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6] 周军,海心. 电气控制及PLC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7] 殷洪义. 可编程序控制器选择设计与维护.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8] 金嘉琦. 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8
[9] 张跃峰,陈通. AutoCAD200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10] 蔡春源.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3
[11] 郑堤,唐可洪.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12] 孟宪.现代机构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
[13] 徐浩.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3
[14] 朱善君.机电控制及PLC控制.北京:清华出版社,1989.3
[15] 郑堤 唐可洪.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7
[16] 王德玺 裴垠欣.机械设计.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10
[17] 周军.电器控制及plc.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1.8
[18] 李洪.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东北工业出版社,1988
致谢
本次设计的完成,我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在我毕业设计的半年里,给我许多学习上,研究上的悉心指导,还为我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手册,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就不会这样顺利的完成这次的设计任务,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朴实的工作作风、待人宽和的优良品质对我有极深远的影响。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老师等人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给我提出了很的宝贵意见。
在此,我也要感谢在设计中对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的各位老师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