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
目录
题目 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流程
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安排
八、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作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代表,以其强大的挖掘能力和高效的作业效率,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矿山采掘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选题旨在通过对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更为高效、实用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旨在解决当前液压系统中存在的能量损失大、控制精度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高挖掘机的整体性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研究日益深入。众多研究聚焦于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例如,一些学者通过优化液压泵和液压阀的匹配关系,降低了液压系统的能量损失;另一些学者则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提高了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此外,还有学者对液压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以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发出了多种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液压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在效率、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针对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以解决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效率低下、能耗高、响应速度慢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系统现状分析:对现有的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改进方案设计:基于现状分析,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包括优化液压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工作效率、降低能耗等。
关键元件选取与设计:根据改进方案,选取适合的液压元件,并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系统仿真与测试:利用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撰写论文:根据研究内容和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包括系统现状分析、改进方案设计、关键元件选取与设计、系统仿真与测试等部分。
四、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想是以提高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性能和效率为核心,通过优化液压系统的设计和选取合适的液压元件,实现系统的节能、高效和可靠运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仿真分析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等途径查阅国内外关于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总结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系统分析法:对现有的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改进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仿真分析法:利用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绪论部分和系统现状分析部分,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信息。
系统分析法:主要用于系统现状分析部分,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仿真分析法:主要用于改进方案设计和系统仿真与测试部分,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系统的性能。
实验测试法:主要用于系统性能测试与优化部分,验证改进后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六、研究流程
(1)研究前期准备:收集相关论文资料,对比研究国内外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2)现状分析:深入分析当前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3)改进方案设计:基于现状分析,设计一种新型的液压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等。
(4)系统参数优化:运用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对新型液压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和优化,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最佳性能。
(5)模拟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对新型液压系统进行模拟仿真,评估其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6)结论与建议: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提出对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改进设计的建议和展望。
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安排
2024年9月1日至2024年9月29日:
收集相关文献,查阅电动正铲液压挖掘机的技术资料和市场现状。
深入研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后续改进设计奠定基础。
完成开题报告以及任务书的撰写和提交。
2024年9月30日至2024年10月7日:
对现有液压系统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制定初步的改进设计方案,包括关键元件的选型、参数设置等。
2024年10月8日至2024年10月21日:
对初步改进方案进行理论验证,通过仿真分析评估其性能提升情况。
根据仿真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4年10月22日至2024年11月4日:
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搭建实验平台。
进行实际测试,收集实验数据,验证改进方案的实际效果。
2024年11月5日至2024年11月18日: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改进方案的性能提升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对改进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024年11月19日至2024年12月2日:
撰写毕业论文,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论文文档。
提交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准备。
2024年12月3日至2024年12月9日: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委提问。
根据答辩意见对论文进行最终修改和完善。
八、主要参考文献
[1] 邵荷镜,史青录,王爱红,等.基于水平推压工况的超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J].工程机械, 2023(9):72-78,10.
[2] 高旭.正铲挖掘机液压系统建模仿真分析[J].建筑机械, 2023(10):156-159.
[3] 张国杰.提高正铲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 2019, 50(14):1.DOI:10.3969/j.issn.1672-3872.2019.14.168.
[4] 龚贵强.正铲式挖掘机润滑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J].南方农机, 2020, 51(12):1.
[5] 孙万琪.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力学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2.
[6] 方圆,邓嘉宁,谢致远,等.大型矿用正铲式挖掘机的智能化维护应用研究[J]. 2020.DOI:10.12268/j.issn.2095-7181.2020.13.135.
[7] 王嘉祺.焊接机器人在正铲式挖掘机焊接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 2019, 50(8):1.DOI:CNKI:SUN:NFLJ.0.2019-08-040.
[8] 蔡敢为,黄一洋,田军伟,等.一种新型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机构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21.DOI:10.3901/JME.2021.13.132.
[9] 刘文兰,于海霞,瞿怀宇,等.叠加Ⅱ级杆组的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机构型综合[J].中国机械工程, 2022(016):033.DOI:10.3969/j.issn.1004-132X.2022.16.005.
[10] 董宝祥,秦涛,杨旭,等.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人机协同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2, 48.DOI:10.13700/j.bh.1001-5965.2022.0517.
[11] 张聪,史青录,彭丽娜.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主要参数关系分析及曲线拟合[J].工程机械, 2021, 052(002):91-96.DOI:10.3969/j.issn.1000-1212.2021.02.019.
[12] 祖琪,赵元,刘征,等.一种新型正铲液压挖掘机的运动学分析[J].机床与液压, 2020, 48(2):5.DOI:CNKI:SUN:JCYY.0.2020-02-029.
[13] 于德跃.大型正铲式挖掘机位姿监测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22.
[14] 曹源文,甘敬升,曾波,等.液压挖掘机多功能铲斗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DOI:10.3969/j.issn.1674-0696.2021.08.21.
[15] 邹伟.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 2021, 38(2):9.
[16] 吴晋彪.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轨迹规划与轨迹跟踪控制[D].太原理工大学,2023.
[17] 郭辰昊.矿用电铲工作装置构型综合与优化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23.
[18] Proctor R W , Thomas B S , Dunston P S .Human Interactions with an Excavator Simulator: Assessing Two Patterns of Joystick Control Mappings[J]. 2023.DOI:10.1007/978-3-031-10780-1_32.
[19] Sleight C .BIG MARKET FOR MINI MACHINES[J].Diesel progress: North American Edition, 2023, 89(6).
[20] Markov S , Tyulenev M .Determination of the Area of Energy-efficient Working Equipment Position and Effective Digging Radius of Hydraulic Excavators in Open-pit Mining[J]. 2022.DOI:10.21203/rs.3.rs-1134395/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