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哈尔滨市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主要内容
(四) 创新点
二、 哈尔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现状调查
(一) 调查发现问题
(二) 原因分析
三、 国内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益经验
(一) 新加坡先进经验做法
(二) 深圳市先进经验做法
四、 哈尔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的对策建议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哈尔滨市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营商环境是一系列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发展环境的综合,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是市场与政府、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营商环境建设己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国际环境和国外文献中鲜有可供借鉴的相关理论及经验,且我国法治化服务营商环境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做法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由于不同地区的营商环境基础参差不齐,省市区发展层次不一,区域差异较大,同一套考核评价体系难以适配个性化和差异化显著的发展,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对地方营商环境的优化也较难产生优化建设指导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营商环境”( Doing Business )概念在国外形成较早,在“营商环境”一词出现之前,常用“投资环境”形容伴随企业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2]。研究人员较早就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营商环境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析理论。班廷于1968年首次提出“冷热图分析法”来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Edward Hambrick (1986 )认为企业的外部营商环境是由不同部分组成,而每部分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3]。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总体来说有三个标志性阶段:首先是从政治经济学切入的阶段,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厉以宁教授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突出强调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调解作用,同时指出政府不是包办者,应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吴建安 (2003)指出,营商环境作为国家的综合协调系统,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由经济、制度、基础设施与自然因素四部分构成,指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直接制约着当地企业的运营,影响力同时还延伸到当地企业发展规模、远期增长模式、资金投入和产业模式等方面[8]。
(三)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综合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法治政府理论、法治经济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所在城市北京市哈尔滨市为调查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实用性。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阐述了哈尔滨市在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中的做法,深刻剖析在政策供给、行政执法、政务服务、法律服务、企业权益保障和纠纷解决五方面存在的问题。选取新加坡、深圳市两个在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域表现优异的国家和地区,对其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予以借鉴。搭建涵盖包括科学完备的法治规则保障、严格公正的法治实施保障、强劲有力的法治监督保障、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保障、崇法向善的法治文化保障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并提出具体优化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背景相当的地级市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