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设计任务书
表1 悬架参数列表(参考)
车型
|
设计值
|
标杆车数据
|
质心高
(mm)
|
空载
|
450
|
430
|
满载
|
511
|
491
|
前轮距(mm)
|
1465(设计值)
|
1465(空载)
|
后轮距(mm)
|
1460(设计值)
|
1460(空载)
|
轴距(mm)
|
2550(设计值)
|
2550(空载)
|
空载质量(kg)
|
1100
|
1070
|
满载质量(kg)
|
1475
|
1445
|
前轴荷
(kg)
|
空载
|
676
|
642
|
满载
|
788
|
735
|
后轴荷
(kg)
|
空载
|
424
|
428
|
满载
|
687
|
710
|
前悬架非簧载质量(kg)
|
79.97
|
79.97
|
后悬架非簧载质量(kg)
|
68.55
|
68.55
|
悬架设计流程框架
1 悬架系统概述
1.1 悬架系统设计说明
1.2 悬架系统结构及组成
1.3 悬架系统设计原理及规范
2 悬架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 (课以表1作为参考)
3 系统计算及验证
3.1 前悬架位移与受力情况分析
3.2 后悬架位移与受力情况分析
3.3 悬架静挠度的计算
3.4 侧倾角刚度计算与校核
3.5 侧翻阀值校核
3.6 纵向稳定性校核
3.8 减震器参数的确定
4 悬架总成三维装配图
5 设计小结
附:
汽车总体设计表
序号
|
项目
|
计算与分析
|
结果
(单位:mm)
|
1
|
类型
|
四个车轮,用于载客的机动车,4门5座三厢,属于普通乘用车
|
M1类 普通乘用车
|
2
|
轴数驱动布置
|
两轴;前置前驱,结构简单,动力直接传递到前轮,减少功率损耗,动力性好,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发动机前置,前向碰撞保护
|
2
4×2
后置后驱
|
3
|
外廓尺寸
|
紧凑型轿车,纵向尺寸小,整车整备质量小,比功率、比转矩和燃油经济性提高;轴向尺寸合理,保证驾驶室宽度,车高满足驾驶室基本空间的需求
|
4510*1704*1479
|
4
|
轴距
|
轴距较短,满足机动性要求,减少整备质量,最小转弯半径小,但制动性、操作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略有不足
|
2604
|
5
|
前后轮距
|
保证前轮转向空间,留有必要间隙,保证了车厢内宽和侧倾刚度,利于汽车横向稳定性
|
1451(前轮距)
1491(后轮距)
|
6
|
前悬
|
前桥为转向驱动桥,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减震弹簧与转向销同轴布置,利于吸收垂直振动能量,保障乘坐舒适性与抗震性的要求
|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
7
|
后悬
|
后桥无驱动与转向机构,结构简单,宜采用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利用扭转弹簧吸能
|
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
|
8
|
接近角
|
适中的接近角,保障基本的通过性,适宜于相对良好的城市、乡村公路路况
|
17°
|
9
|
离去角
|
适中的离去角,保障基本的通过性,适宜于相对良好的城市、乡村公路路况
|
16°
|
10
|
最小离地间隙
|
满载最小离地间隙,符合一般轿车离地间隙的要求,保障基本的通过性,适宜于相对良好的城市、乡村公路路况
|
109(满载)
|
11
|
A
|
保障方向盘与坐垫上表面的距离,保证正确、舒适的驾驶姿势,符合人体工程学
|
210/230(座椅前死点/后死点)
|
12
|
B
|
保障方向盘与靠背之间的距离,为驾驶人留下充足的手臂活动空间,保障转向操作正常进行
|
300/550(座椅前死点/后死点)
|
13
|
C
|
合理设置踏板高度,保证方向盘下部与踏板距离,为驾驶人留下充足的腿部活动空间,保障踩踏踏板操作的正常进行
|
630
|
14
|
D
|
合理设置仪表盘平面高度,兼顾驾驶人前向视野与仪表视野,保证驾驶人正确、安全合理的驾驶姿势
|
640
|
15
|
E
|
保障室内轴向空间,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
1380
|
16
|
F
|
座椅长度符合人体工学,背部作用面积大,适应于不同身高、体型的驾驶人,保障乘坐舒适性,在后向冲击中保护乘员背部、颈部安全
|
680+20(靠背+可调靠颈高度)
|
17
|
G
|
满足上、下车活动的基本需求,适应不同人体
|
770
|
18
|
H
|
满足上、下车活动的基本需求,适应不同人体
|
约500
|
19
|
I
|
踏板左右位置符合脚踩踏板的人机关系,保证踩踏踏板姿势舒适,操作正确
|
230(左壁)
240(右壁)
|
20
|
J
|
合理设置离合器行程与刹车行程:离合器行程较长,预留空行程,为摩擦片的磨损设置余量,使动力传递或中断柔和、平稳;刹车行程偏短,保障刹车快速、稳定,满足急刹急停需求
|
170(离合器行程)
30(刹车行程)
|
其它说明:
A转向盘后缘至坐垫上表面的距离
B转向盘下缘至靠背的距离
C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
D仪表盘下缘至地板的距离
E驾驶室内部宽度
F靠背高度
G车门打开时下部通道的宽度
H车门打开时上部通道的宽度
I离合器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
J离合器、制动踏板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