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不少于1000字)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背景:
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据”这个词我们都很容易理解,但“大数据”却让很多人觉得很遥远,深不可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一般普通的公众都在呼吁要适应整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出的变革需求,然而目前在大数据行业能够做出成果的却非常之少。我国的地铁轨道交通以其安全、便捷、快速以及大运输量等特点闻名世界。地铁轨道交通面向的服务群体数量是巨大的,所以长期地铁轨道交通就会逐渐积累大量与运营相关数据信息,但目前各数据系统之间的链路没有打通,存在巨大的“数据孤岛”现象,政府无法利用这部分数据进行参考,完成城市规划、行业监管、票制票价改革。地铁管理企业也无法进行安全、高效、均衡的管理,同时也难以对乘客出行前、出行中、以及出行后的数据进行管控。所以如何更好的发挥大数据在我国从事地铁轨道交通行业中的管理能力,是我国从事地铁轨道交通行业的管理者们迫切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目的及意义:
2.1目的:
地铁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是地铁大发展时代的典型代表,而运营风险评估则是地铁运营风险管控的核心,通过对铁路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及大数据技术在铁路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帮助地铁有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案,优化地铁管理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最终推动地铁运营风险评估领域定性向定量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各家地铁运营企业评估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2意义:
在日常地铁轨道交通营运工作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将大数据应用于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中,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地铁的运营效率,将数据统一整合,通过整合,使得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能够轻松获取和共享轨道交通的数据,在丰富的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开展轨道交通大数据研究,还能实时获取现场生产数据和监控生产运行状态,从而更好的管理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地铁自动售检票中,解放了劳动力,使得乘客不用因为买票、乘车长时间排队,极大程度上节省了乘客出行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工作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地铁轨道交通过程中乘客出行习惯进行分析,是挖掘乘客出行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地铁轨道交通进行乘客客流预测,优化运营管理组织做好合理规划的有力帮手;更是未来我国地铁轨道交通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针对大数据下的地铁运营理论方法应用不完善的现实,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探究一套适用于大数据下的地铁运营领域的方法体系,并根据地铁运营的特点,研究具体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先通过文献分析,了解国内外地铁运营情况,再通过实地调研,科学的分析地铁运营数据,并把与工作人员相关的通过个人因素、管理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引进到地铁运营的数据和分析中,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地铁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建立科学完善全面合理的地铁运营体系。
(2)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分析: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通过查阅大量论文论题相关的各种数据和研究书籍等,了解与国内外对地铁轨道交通大数据应用的相关分析及探索文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和记录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加以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
2.现场实践:通过在该市地铁站的实地观察,了解该市地铁现有的地铁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以及采访地铁工作人员了解地铁内部当前的整体运营情况,获取对应的系统信息。
3.数据收集:使用python抓取数据,并通过PyCharm对取得的数据进行运行和分析,采集的数据存在大量冗余、无用的信息,这部分信息是需要进行先进行初始化清理的,使用 Hadoop进行多维分析解决维度相关的问题。将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展开分析。
三、研究进度计划
2022.10.25-2022.11.15: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2022.11.16-2022.12.31:下达任务书并完成开题工作
2022.1-2023.3:开始撰写设计(论文)
2023.1.17-2023.2.28:撰写论文初稿
2023.3:中期检查
2023.4-2023.5.20:检测、评阅、答辩
2023.5.21-2023.6.20:评选、归档
四、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慧娟,申亚伟,周杰,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城市.2017,02.375.
[2]王芳杰,王福建,王雨晨,等.基于大数据算法的公交行程时间预测 [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19(2):120-125.
[3]杨汝宁.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现状与发展战略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4):245-246.
[4]李鹏凯,刘永平等.香港地铁运营成本分析及其启示阴.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10):1-4.
[5]张鹏雄 .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 [ J ]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0,17(5):57-62.
[6]王瑞锋 . 基于智能检测监测与大数据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管理 [ J ] .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1(11):85-89.
[7]徐炜,张宁,王健,等 . 城轨线网指挥中心的大数据组织 [ J ]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0,17(8):62-66.
[8]石京杰.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02.
[9]常二歌,马素珍.地铁运营管控体系设计研究[J].时代汽车,2022(21):25-27.
[10]Tukur A, Hallinan K P. Statistically informed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in multiple-zone VAV systems[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7,135:244-252.
[11]Zhao T, Zhou Y, Liu C, et al. Online reset strategy based on linear correlation for variable static pressure control of VAV system[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2020(5):687-700.
[12]Sun Wei. Intelligent Urban Rail Transit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1,1881(3).
[13]He Li,Chen Lei,Liu Jin,Roberts Clive,Yu Saijun,Feng Xujie.Passenger Flow-Oriented Metro Operation without Timetables[J].Applied Sciences,2022,12(10):.
[14]学艳.杭州市地铁新线运营管理及其标准化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1):11.15.
[15]王健,徐炜,张宁,等 . 南京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架构 [ J ] .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1):138-143.
[16]景诗龙,王俊豪.基于动力机制的中国PPP模式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4):136—144.
[17]张威威,李瑞敏,谢中教 .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道路旅行时间预测 [J]. 系统仿真学报,2017(10):2309-2315,2322.
[18]朱佑恩,沈鑫.关于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J].数码世界,2019(10):91.
[19]杭州市地铁电子支付购票项目上线一周年[DB/OL].杭州市地铁新闻中心,2017-09-13.http://www.haetro.com/news9show.aspx?ID27297#midc
[20]余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地铁上的应用分析[J].电视技术,2021,45(07):154-156.DOI:10.16280/j.videoe.2021.07.042.
[21]张威威,李瑞敏,谢中教 .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道路旅行时间预测 [J]. 系统仿真学报,2017(10):2309-2315,2322.
[22]潘莹,徐文洁,颜彦文,等 .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资源目录构建探究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6):141-145.
[23]陈耀辉.浅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26):174-175.
[24]侯旭阳,田元,陈逸 . 城轨信号系统大数据平台部署方案研究 [ J ] .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9,16(8):61-64.
[25]张建平,张凌翔,张宁,徐文.目标导向的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18(4):135-140.
[26]张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与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18):195-196.
[27]周炜,何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析数据管理[J].劳动保护,2017(9):87-89.
[28]彭北华,永秀.基于量化风险分析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8):148-152.
[29]许园园 . 基于地铁刷卡数据的客流拥挤度提取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0]高正东.地铁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2,45(11):177-179.DOI: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2.11.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