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论依据(所选课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所选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意义: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彻底的,综合的考查,也是对我们在学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大练兵。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单项工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提高综合应用这些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了解我国有关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有关的技术规范和规定。
在规定的时间内应做到:
1.熟悉建筑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
2.掌握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结构选型的原则,掌握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收集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从技术,经济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住宅这一商品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位置固定、价值高、长期使用、异质性等特点。住宅产业还具有受宏观政治、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气候的影响大、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它能带动投资、消费、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除了住宅建设本身巨大的投资额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外,住宅建设的生产和消费,还与50多个生产部门、成百个行业,几千种产品密切相关,其带动效应巨大,住宅投资对各行业的诱发系数为1.7~2.2左右。
总之,住宅产业发展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对国民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承认并认识住宅产业的独特性,并采取相关政策与措施促进住宅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国外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
国外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标准化。
特别是模数协调标准对住宅生产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各国的模数协调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模数协调》的系列标准靠拢。
(2)新型的、工业化的建筑结构体系的广泛应用。
建筑结构体系是标志一个国家经济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目前的以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为主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使得住宅的建筑体系朝着安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3)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商品的开发、生产和供应。住宅商品开发、生产和供应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保证住宅(最终产品)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标志。
(4)现场施工的技术服务体系。
经济发达国家目前已基本做到分工种、专业来进行施工,如一个住宅楼的建设有专门的土方施工、结构施工、水电施工、装饰施工等,甚至分得更细,而我国却还停留在一个项目,由一个施工单位全部完成的做法,或仅仅部分工种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工,这样就很难提高工程的建造质量。
(5)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主要表现为:其一,在住宅全寿命各个环节(建设、使用、维修、改造、拆除)掌握一个“核心”,三个“原则”:一个“核心”是指保护地球环境和节约各类资源。三个“原则”是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即节约使用能源、水资源、建筑材料、土地资源等各类资源;水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再生利用;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太阳能、风力、地热)等。
(6)积极开展住宅产业发展的预测工作。
这类预测工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住宅现状调查、评价和住宅需求预测,住宅建设经济能力评价和预测,住宅建设技术途径的评价和预测。
(7)国外住宅开发的新方向-大规模定制。
它是住宅开发企业面对住宅市场激烈竞争和需求细分化的必然选择。将制造业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引入住宅的生产: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在不牺牲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满足单个客户的需求。通过供应链的灵活和快速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定制化以适应市场需求,这场工业革命正在引起住宅开发企业的注意,已被现代企业逐渐吸收和接受。
(8)技术集成。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住宅的设计内容也随之复杂化,技术的纷杂和层出不穷,促使许多技术成为独立的专业,专业化的细分反映出住宅“精密程度”的提高,是现代设计突出的表现。也就是说,把所有的专业集成到一个住宅中来才能组合成一个好的产品,住宅的品质最终取决于先进技术的集成程度。
(9)大力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住宅功能、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进了住宅产业现代化。
2、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住宅产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一九九八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住宅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并且扩大了就业。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仅次于服务业和商业的第三大支柱。
(1)、住宅建造的施工周期长。同样建造一栋300平方米的别墅,中国需要5~7月的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水泥、砂石钢筋等材料,交付使用的大多是清水房,而欧美等发达地区只需要1~2月时间,大批量使用机械施工和预制件,且交付使用的是装修好的成品房。
(2)、劳动生产率低。发达国家建筑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可达到150平方米/人。年左右,而我国整个产业的人均年竣工面积28平方米左右,仅为美国和日本的1/4和1/5;建筑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42.
(3)、住宅部品的系列化产品不到20%,施工工艺落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操作为主,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建房还是以手工砌筑的方式进行,难以控制住房建设的安全质量和功能质量。
(4)、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节能与室内环保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以巨大的建筑能耗为例,在我国目前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房屋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只占3%左右,也就是说有97%属于高耗能建筑。
(5)、科技进步对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刚过30%,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均在70~80%以上。我国住宅产业的产业化率仅为15%,美国、日本达70%~80%.按国际通行标准,科技进步对产业的贡献率超过50%,才能算是集约型发展的产业,因此我国的住宅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
(6)、我国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商、建筑商、材料及部品供应商、勘查设计单位、中介机构等)普遍规模不大,长期处于“小、散、乱”,各自为战的状态,很难向用户提供价廉物美的个性化产品。企业在粗放型的低水平上激烈竞争着,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质量问题。
3、结论
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系列化开发、规模化生产、商品化供应、社会化服务的生产、供求体系,实现住宅建设供产销的一体化、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推动住宅产业整体水平提高,实现所谓的“三省二高”(省时、省力、省消耗,高品质、高质量)。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达到让消费者感觉商品房买得称心、居住放心、安居乐业处处舒心的目的,就必须在住宅建设领域采用高新科技,从目前主要依靠劳动和资金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并且逐步在住宅产业的社会化分工和生产组织模式上,整合建筑、建材、装潢、家电、家具等相关行业的力量,以模块化和大规模定制生产为基础实施供应连管理。
3、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建筑设计资料集
2.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
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4.建筑制图规范
5.中南建筑标准图集
6.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7.建筑结构设计手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
8.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9.简明建筑设计手册
10.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1.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刘敬疆。简介国外住宅产业的发展。2003-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