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包装是机械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必要条件,而实现包装的主要手段是包装机械 。简单来说,包装机就是把产品包装起来的机器,起着保护,美观的作用。包装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流水线式的整体生产包装,二是产品外围包装。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包装机械在包装领域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包装机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末和 9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机械行业中的10大行业之一,无论产量还是品种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包装机械工业生产和消费十大国之一。新型包装机往往是机、电、气一体化的设备,充分利用信息产品的最新成果,采用气动执行机构,伺服电机驱动等分离传动技术,可使整机的传动链大大缩短,结构大为化简,工作精度和速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实质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运用过程控制原理,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检测等有关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整体最佳化。
本课题研究的是枕式包装机,是针对液体的包装而设计的,适用于袋装酱油、醋、牛奶、饮料等液体的自动包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包装机起步较晚,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北京市商业机械研究所在研究了日本的包装机械后,完成制造了第一台包装机,经过20年代的发展,中国包装机械已成为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为中国包装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些包装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已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部分产品还有还有出口。但在目前,中国包装机械出口额还不足总产值的5%,进口额却与总产值大抵相当,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全球的包装机械需求以每年5.3%的速度增长。美国拥有最大的包装设备生产商,其次是日本,其它主要生产商还包括德国、意大利、和中国。但未来包装设备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将从刺激国内需求中获利,并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当地合适的生产厂家,特别是在食品加工厂进行投资,提供包装机械设备,而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包装机械水平提升非常快,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差距逐渐减小。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中国的包装机械也将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内容
1.根据题目和原始数据查看相关资料写综述和开题报告。
2.完成该枕式包装机机械系统的设计:完成该枕式包装机机械系统的设计说明书及相关图纸,其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枕式包装机机械系统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
2)完成物料输送装置的结构设计,并绘制部分零件图;
3)确定计量方法,并设计计量装置,绘制结构草图;
4)完成包装装置的结构设计,绘制零件图;
5)完成枕式包装机机械系统装配图1张。
3.撰写1.2万字的毕业论文,并将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翻译成英文。
4.翻译3000汉字的英文资料。
5.将答辩内容用Power Point制作成幻灯片。
6.毕业答辩。
2、方法
先将包装纸卷成筒状并将一端的口封住形成口袋,然后将一定量的液体注入口袋内,最后封口和切断,并由输送机构输出。
3、技术路线
包装机主要由以下6大部件组成:
1) 包装纸输送机构:把圈在筒上的单层包装纸通过设计的绷紧机构以平张薄膜的形式输送到纸袋成型机构。
2) 纸袋成型机构:把接收到的平张薄膜通过三角板和圆弧槽卷成圆筒状,利于竖封和灌料。
3) 热定型式封口机构:利用特殊处理过滚轮的回转,对圆筒状包装纸进行枕式竖封,并在竖封同时利用摩擦牵引包装纸,使之向下运动,保证包装纸的持续成型;横封机构是回转机构,对以竖封的筒状包装纸周期性的封口。所以,结合成型机构,就实现了:卷状→平张→筒状→竖封→横封。
4) 送料机构;
5) 切断机构:在热定型式封口机构持续运转的同时,切断机构通过凸轮回转推动推杆,使切刀周期性的接触,从而从中切断横封的封区。
6) 输送机构:利用带式输送机持续传递已包装好的产品。
四、时间安排
第1~2周:熟悉设计任务及要求,查阅并分析毕业设计有关文献资料,制定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3~4周:绘制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产品图,翻译外文资料;
第5~6周:细化设计方案,根据每个部分不同的任务分工,细化设计;
第7~8周:绘制包装机的结构总装图和相关部分设计图;
第9~10周:整理、总结设计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并将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翻译成英文;
第11~12周:修改毕业论文,装订毕业设计论文;
第13周:将答辩内容制作PPT,参加毕业答辩。
五、预期成果
1.主要零件图2张(A3图纸)
2.输运装置装配图、计量装置装配图、包装装置装配图各一张(A2图纸)
3.枕式包装机机械系统装配图一张(A0图纸)
4.毕业论文1份1.2万字以上
5.翻译外文资料
六、参考文献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王德夫.第五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M].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段银利,王丽君,张宏文.中文版AutoCAD 2007机械制图实例与操作[M].北京:航
空工业出版社,2010.
[4]张元越.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杨培元,朱福元.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章宏甲,黄谊.液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路甬祥.液压气动技术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张利平.液压气动系统设计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8]雷天觉.液压工程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9]刘新德,袖珍.液压气动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10]廖念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1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第5卷[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李玉林.液压元件与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13] 毛雷.乳制品枕式包装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