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下同)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统一毕业论文的中文书写格式,特制定本规范。英文、藏文、医学、艺术及工程设计类等论文对书写印制规范有特殊要求的,除封面外可由相关学院统一标准自行制定,经教务处审议通过后执行。
一、内容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4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
(二)摘要和关键词
1.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
摘要内容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语言力求精练、准确,不少于300字。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
2.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以250-400个实词为宜。
(三)目录
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四)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或背景
引言是论文正文的开端,引言应包括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介绍本项研究工作研究设想、研究方法或实验设计、理论依据或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等。要求言简意赅,注意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
2.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学术规范。在写作上要注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章节标题、公式图表符号必须规范统一。论文主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3.结论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
(六)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不是必须项)
包括本科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论文或被鉴定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等成果,应在成果目录中列出。
(七)致谢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当遵循的学术规范。内容限一页。
(八)附录(不是必须项)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的重要支撑材料,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包括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详细数学推导、程序全文及其说明、复杂的图表、设计图纸等一系列需要补充提供的说明材料。附录的篇幅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正文。
二、书写和打印规范
(一)文字和字数
除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毕业论文一般用简化汉语文字撰写。毕业论文正文(引言或背景、主题、结论)的字数要求参见《西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第七章第二十二条。
(二)打印和装订
论文按照本规范打印,封面、郑重声明、摘要、目录、致谢需要单面打印,正文双面打印。论文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打印,一律左侧装订(胶装)。
(三)字体和字号
序号
|
内容
|
参数
|
1
|
论文题目
|
黑体2号
|
2
|
各章标题
|
黑体小2号
|
3
|
各节的一级标题
|
黑体4号
|
4
|
各节的二级标题
|
黑体小4号
|
5
|
各节的三级标题
|
黑体小4号
|
6
|
款项
|
黑体小4号
|
7
|
正文
|
宋体小4号
|
8
|
中文摘要、结论、参考文献标题
|
黑体小2号
|
9
|
中文摘要、结论、参考文献内容
|
宋体小4号
|
10
|
英文摘要标题
|
Times New Roman大写粗体小2号
|
11
|
英文摘要内容
|
Times New Roman体小4号
|
12
|
中文关键词标题
|
黑体小4号
|
13
|
中文关键词
|
宋体小4号
|
14
|
英文关键词标题
|
Times New Roman粗体小4号
|
15
|
英文关键词
|
Times New Roman小4号
|
16
|
目录标题
|
黑体小2号
|
17
|
目录内容中章的标题
(含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标题)
|
黑体4号
|
18
|
目录中其他内容
|
宋体小4号
|
19
|
论文页码
|
页面底端居中、阿拉伯数字
(Times new Roman 5号)连续编码
|
20
|
页眉与页脚
|
宋体5号居中
|
(四)页面设置
页边距标准:上边距为25mm,下边距为20mm,左边距为30mm,右边距为30mm。
段前、段后及行间距:章标题的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节标题段前为0.5行,段后为0.5行;标题以外的文字行距为“固定值”23磅。
(五)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顶格打印“关键词”款项,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英文摘要应另起一页。
(六)目录
目录应另起一页,包括论文中的各级标题,按照“一……”、“(一)……”或“1……”、“1.1……”格式编写。
(七)各级标题
正文各部分的标题应简明扼要,不使用标点符号。正文各大部分的标题用“一、二……(或1;2……)”,次级标题为“(一)、(二)……(或1.1;2.1……)”,三级标题用“1、2……(或1.1.1;2.1.1……)”,四级标题用“(1)、(2)……(或1.1.1.1;2.1.1.1……)”格式书写。不再使用五级及以下标题。
(八)引文标示
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用小4号字体,如:“……模式[3]”。各级标题不得使用引文标示。正文中如需对引文进行阐述时,引文序号应以逗号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号中,如“文献[1,2,6-9]从不同角度阐述了……”
(九)名词术语
全文应统一科技名词术语、行业通用术语以及设备、元器件的名称。有国家标准的应采用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没有国家标准的应使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特定含义的名词术语或新名词应加以说明或注释。
(十)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论文中某一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在不涉及具体数据表达时允许使用中文计量单位,如“千克”。表达时刻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下午3点10分”,不能写成“3h10min”。在表格中可以用“3:10pm”表示。
物理量符号、物理量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符号均用正体。
(十一)数字
无特别约定情况下,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一概用4位数字表示。小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情形下,小于1的数,需在小数点之前加0。但当某些特殊数字不可能大于1时(如相关系数、比率、概率值),小数之前的0要去掉,如r=.26,p<.05。
统计符号的字形格式,一般除μ、α、β、λ、ε以及V等符号外,其余统计符号一律以斜体字呈现,如ANCOVA,ANOVA,MANOVA,N,nl,M,SD,F,p,r等。
(十二)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统一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较长时应在“=”前转行或在“+、-、×、÷”运算符号前转行,等号或运算符号应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2个公式序号为“(1.2)”,附录中的第n个公式用序号“(An)”表示。文中引用公式时,采用“见公式(1.2),或见公式(An)”表述。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
(十三)表格
每一个表格都应有表标题和表序号。表序号一般按章编排,如第2章第4个表的序号为“表2.4”。表标题和表序号之间应空一格,表标题中不能使用标点符号,表标题和表序号居中置于表上方(汉字为黑体小4号,数字和字母为Times New Roman粗体小4号)。引用表格应在表标题的右上角加引文序号。
表与表标题、表序号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版为两页。当页空白不够排版该表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将表移至次页最前面。
统计表一律采用开口表格的标准格式,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
(十四)图
插图应与文字内容相符,技术内容正确。所有制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每幅插图应有图标题和图序号。图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2幅插图序号为“图1.2”。图序号之后空一格写图标题,图序号和图标题居中置于图下方,用宋体小4号。引用图应在图标题右上角标注引文序号。图中若有分图,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下、图标题之上。
图中的各部分文字或数字标示应置于图标题之上(有分图者置于分图序号之上)。
图与图标题、图序号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版为两页。当页空白不够排版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纵坐标和横坐标应有说明,物理量或变量(用斜体)与单位(用正体)之间用“/”分隔,而不将单位用圆括号括住直接置于变量之后。如果单位是组合单位,须将整个单位用圆括号括住置于变量和斜线“/”之后[如a/(m·s-2)];如果单位中的分母也是组合单位,分母应加圆括号,如c/(kJ/(kg×℃));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应超过1条,必要时使用负指数的形式。
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
(十五)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中特定名词或新名词的注解。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的一种。选择页末注的应在注释与正文之间加细线分隔,线宽度为1磅,线的长度不应超过纸张的三分之一宽度。同一页内列出多个注释的,应根据注释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字体为宋体5号,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
(十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引文标示一致,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著录均以“.”结束。具体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1.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2.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书名:第几版[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文献是会议论文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论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文献是学位论文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文献是来自报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报告者.报告题目[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报告年份.
6.文献是来自专利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
7.文献是来自国际、国家标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
8.文献来自报纸文章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文献来自电子资源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电子资源的可获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以只选择一项)。
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
参考文献类型
|
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
|
普通用书
|
M
|
会议录
|
C
|
汇编
|
G
|
报纸
|
N
|
期刊
|
J
|
学位论文
|
D
|
报告
|
R
|
标准
|
S
|
专利
|
P
|
数据库
|
DB
|
计算机程序
|
CP
|
电子公告
|
EB
|
档案
|
A
|
舆图
|
CM
|
数据集
|
DS
|
其他
|
Z
|
电子资源载体和标识代码
电子资源的载体类型
|
载体类型标识代码
|
磁带
|
MT
|
磁盘
|
DK
|
光盘
|
CD
|
联机网络
|
OL
|
(十七)附录
论文附录依次用大写字母“附录A、附录B、附录C……”表示,附录内的分级序号可采用“附A1、附A1.1、附A1.1.1”等表示,图、表、公式均依此类推为“图A1、表A1、式(A1)”等。
(十八)印刷与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应按以下顺序装订:封面→学术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不是必须项)→致谢→附录(不是必须项)→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