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1.选题依据: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校园内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校园的道路建设、交通管理滞后于高校的发展,致使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也无交通管理人员指挥,再加上校园内人员居住比较集中,尤其是在教职工上下班、学生上下课时容易形成人流高峰,夜间照明不良、道路环境复杂等因素致使校园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导致校园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
我国绝大多数大学校园在建设之初均采取的是家属区与教学区相结合的形式[2],校园内常年有较多的车辆停放,同时部分任课教师和外来办事人员驾车进入校园也加重了校园内的交通负担。由于大学校园通常占地面积较大,自身形成一个拥有若干交通道路的区域,却又不像城市道路,拥有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不断增长的交通量与落后的交通管理的不匹配成为了大学校园交通日益突出的主要安全隐患。另外,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学校没有或极少组织普及校园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活动。认真分析多起校园交通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驾驶者与行人双方的麻痹大意缺乏安全意识[3-7]。从驾驶者的角度来说,有的驾驶者进入校园后开车放松警惕,同车上的人闲聊,驾车漫不经心,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从行人的角度来说,许多大学生刚离开父母和家庭,缺乏社会经验,部分学生喜欢一边走路一边嬉笑打闹,在校园走路时对路上的车辆视而不见;有的学生经常戴着耳机听音乐或低头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发生校园交通事故。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影响校园交通安全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一能够改善校园交通环境的方案,以减少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针对校园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曹锐等人从道路交通优化设计、交通组织、校园交通标志线优化等方面对校园道路交通进行了规划;李新民等强调加快校园道路标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是预防和杜绝校园交通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8];潘红分析高校校园公共设施存在的普遍问题,找出高校校园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高传龙等从校园交通设施、安全管理、法律保障三个层面分析高校校园交通现状,基于交通安全管理视角提出相应的策略[9];邱印则是以学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师生对校园交通环境的评价和认识、各主要路口、路段的车流量为主要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对高校交通现状得出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交通状况的可行性对策[10,11]。
夏金军提出将视频识别技术应用于高校校园的交通管理中。高校通过使用校园交通综合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校园内的交通管理情况,系统具有识别人脸、识别车牌等功能,并且能够分析校园内人员的可疑行为。利用海量视频交通系统,能从整体上对校园内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学校内的交通情况提升管理效率[12,13]。他提出当前各个高校都已构建了安保系统,同时也建立了校园安全视频中心,但是并没有使用太多的智能化技术,缺少智能识别、预警、视频摘要等功能。为了能够完善安保监控网络的功能,需要对整个网络进行升级,引入智能视频监控云系统,并加入智能识别的功能,从而进行视频摘要并推送到云端进行搜索,使得视频识别系统在校园交通安全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丁淼讲述了物理知识在校园交通安全预防中的作用。通过对过往交通事故的研究分析,解释了事故发生背后的物理原因。交通事故常见的原因是车速太快来不及刹车,行驶中的自行车或汽车不能在刹车时立即停车,要再往前行驶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与物理中的惯性有关;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的制动距离会增加,所以这种天气汽车必须减速慢行,这与物理中的摩擦力有关;在路上骑自行车时,不能在两辆汽车中间穿行,原因是车辆快速向前跑的时候,这个位置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对比较快,而气体压强则比较小,而比较远地方空气流动相对慢一些,则气体的压强比较大。这样当你离车较近或夹在两个高速行驶的车中间时,都很容易被压强大的气流推向车身边,这与物理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关[14,15]。提出只有知道这些事故背后的原理时,才能彻底了解真相,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减少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国外,美国学者伯金斯等人提出的交通冲突技术[16-18](TCT,Traffic Conflict Technique)广为应用。它是一种依据一定的测量方法和判别标准,对交通冲突的发生过程及严重性程度进行定量测量和判别,并应用于安全评价和预测的技术方法,克服了以事故作为评价依据的“小样本,大周期,大区域,低信度”的缺陷。但这种方法需要其他技术的辅助支持,对交通冲突的观察比较复杂。
A.S.Hakker提出了CART(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法来分析城际间主要道路的安全等级,该方法用二进制树的结构来详细解释道路安全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所研究的变量和道路条件有限,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9,20]。
Jake Kononov和Bryan Allery介绍了安全服务水平的概念和依托安全性能模型(SPF:Safety Performance Function)的安全服务水平分析框架[21]。用事故率(每年每英里发生的事故频数)和年平均交通量作为安全服务水平分级指标,建立了美国城市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的广义线性回归事故预测模型,以事故预测模型的期望值作为标准,采用1.5倍标准差将安全服务水平分为四级。分别是LOSSⅠ,LOSSⅡ,LOSSⅢ,LOSSⅣ。他们强调安全服务水平可以用来描述交通安全水平状况,但它不能反映交通安全问题所在,还需要作具体判断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海龙. 校园交通安全浅析[J]. 四川水泥, 2015, (3):263.
[2]孔德璇,王宪彬,臧明哲等.基于AHP的大学校园交通安全定量评价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128-130.
[3]孙立峰. 浅议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65-67.
[4]胡娟秀.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12):169-170.
[5]刘兴德. 加强和规范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考[J]. 安全, 2019, (2).
[6]张芳,段元萍.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的模式探析——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3):59-62.
[7]徐方全,邹积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原则及措施[J].安全,2018,第39卷(5):58-60
[8]孙懿飞,阚馨童,刘笑影等.高校校园交通安全设施规划分析[J].山西建筑,2018,第44卷(2):2-4.
[9]姚欣玫.中学校园环境景观与安全的整合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0]邱印.贵州民族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状况调查研究[J].山西青年,2016,(16)
[11]高雅.基于学生出行行为的校园步行交通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12]夏金军.视频识别技术在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8,第15卷(22):141-142.
[13]刘兴德,王晨,张训超等.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J].安全,2018,第39卷(1):63-65.
[14]丁淼.物理知识在校园交通安全预防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4):66-67.
[15]徐东伟,王永东,贾利民等.Real-time road traffic states estimation based on
kernel-KNN matching of road traffic spatial characteristics[J].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16,23(9):2453-2464. DOI:10.1007/s11771-016-3304-9.
[16]LIANG Pengpeng,CUI Xu.Campus Traffic Calming:A Case Study of Xipu Campu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7,(第6期).
[17]Tran Quang Vuong.Traffic Conflict Technique Development for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交通与运输工程(英文版),2017,(第4期).
[18]]Fatih Keskin, Firdes Yenilmez, Mithat olak;Ipek Yavuzer and H. Sebnem Düzgün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61-70)
[19]Chuan Sun,Jianyu Wang, Lian Xie,Duanfeng Chu and Liqun Liu Research on Road Safety Evaluation in Curves Based on TruckSim-Simulink Co-simulation[J].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Vol.392:062157
[20]Lindsey M. Higgins, W. Douglass Shaw and Aklesso Egbendewe-Mondzozo Attributes affecting preferences for traffic safety camera programs[J].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1, Vol.43(No.3):1042-1048.
[21]JingGoa, LiliDai, XuGan. Traffic flow and safety analysis[J].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2018,8(5):304-314.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2.设计方案:
2.1研究内容
本课题针对中北大学校园规模、容量、校内人员及其交通路线等的具体特性,计划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分析研究常见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
2)分析研究引发校园交通事故的原因;
3)设计校园交通事故的控制思路与措施;
4)对校园交通的安全设计措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效果。
2.2研究方法与途径
1)借助文献资料,分析常见校园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
2)通过安全理论分析引发校园交通事故的本质原因;
3)从人、车、环等三方面入手,明确改造中北大学校园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法及技术要求;
4)依据理论分析及计算的结果,设计中北大学校园交通的安全设计方案,分析其可行性,并用安全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估